第四十八章 五原盐案(上)(2 / 2)
名。
当天夜里,李俶做了同样的恶梦,半夜惊醒,衣襟湿透。这样下去可不行,李俶思来想去,决定亲往盐州,查明事情真相。出发前,李俶特地查阅了当地官员档案:盐州都督、五原太守庞元晖,长史徐英璘,五原*县令魏明义,白池县令贾仁。
李俶命贺拔楚岳留守王府,自己与郭旰、皇甫敬、王霆、刘德顺微服前往五原。五原处于朔方到长安的大路上,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关中要冲、灵夏肘腋、环庆襟喉”,朝廷在此设置盐州都督统军镇守。
李俶等人进入五原*县城,找了家客栈住下。几个人稍作休息,来到店堂吃饭。小二十分热情,主动介绍当地的特色菜羊羔肉。李俶没有心情品尝美食,询问小二王记盐行的情况。
小二介绍:“王记盐行是我们五原最大的盐商,老板姓王名百川,在我们五原可是位人物,县令老爷见了他都得躬身行礼。诸位是第一次来五原吧,如果是来买盐的,可去街上的几十家盐行,就是不要找王记盐行。”
李俶不解地问:“这是何故?王记盐行难道不卖盐?”
小二笑着说:“几位有所不知,你们别看街上有几十家盐行,其实他们的盐全都来自王记盐行。”
食盐自古以来都属于官方控制的货物,唐代实行盐铁专营制度。王记盐行能够垄断五原的盐业买卖,必定有很深的背景。李俶从小二口中了解到,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四大盐池,其中以白池县的白池最为著名。
前往白池县的路上,李俶偶然认识了一位富家公子,此人姓王名实玉,正是五原大盐商王百川的次子。王实玉知书达理,待人谦和。途中遇到几个衣衫褴褛的饥民,王实玉把随身携带的干粮分给饥民。李俶和王实玉边走边聊,直到白池城外,两人分手告别。李俶进城住店,王实玉去了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