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收服骁将(1 / 2)
更新时间2012-7-12 22:02:42 字数:2533
马重英将吐蕃小王子送出大非川,不顾众人劝说,单骑返回唐军大营,在大营门外落马,晕死过去。李俶得知后,连忙命人传来医官。
医官看过马重英的伤势,回禀李俶:“此人身受多处重伤,还能骑马远行,其毅力实在惊人。目前身体非常虚弱,随时会有性命之忧。”李俶吩咐医官尽全力医治。
李俶此时并不知道,自己下令放走的吐蕃小王子,十余年后将成为吐蕃历史上最杰出的赞普—赤松德赞。赤松德赞是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所生,在藏文史籍中与松赞干布、赤德祖赞合称雪域高原“三大法王”。吐蕃王朝在赤松德赞的统治下,进入最强盛的时期,其疆域东以陇山为界,与唐朝相接,北衔回纥,西连大食,南并南诏。赤松德赞即位赞普后,身边有四位肱骨大臣,马重英就是其中之一。马重英出身于吐蕃贵族恩兰氏,据传其母是金城公主的侍女。马重英自幼学习汉文化,精通兵法,骁勇善战。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尚结息、马重英率十余万吐蕃大军击破陇坻天险,长驱直进,攻入唐都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也就是现在的广平郡王李俶,东逃陕郡避祸。
为防范吐蕃发兵救援石堡,李俶命李光弼、章仇瑾瑜、王震、王霆率部留守大非川,自己与李晟、郭旰、郭晞、涉奕率军进逼石堡城。大军行至石堡城南二十里黑狼关,下寨驻扎。
李晟对李俶说:“石堡城池狭隘,只能囤积一月粮草,所需物资均由大非川供给。如今我军据有大非川,石堡已成孤城,只需围困月余,城内敌军必不战自溃。”
李俶点了点头:“良器之言正合我意。”
十日后,郭旰前来禀报:“数万唐军集结于石堡城北,看样子是要攻城。”
“这个哥舒翰,想干什么?”正在李俶疑惑不解时,郭晞来报:“郡王,朝廷中使到了。”
李俶:“有请。”
一个太监模样的人走进大帐,手持敕令道:“广平郡王李俶跪接敕令。”
李俶起身离案,与李晟、郭旰、郭晞一起单腿跪地。
中使冯神威手持敕令,抑扬顿挫的唱道:“敕令:广平郡王、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河西节度使李俶,陇右节度使、都知关西兵马使哥舒翰,立刻率军攻取石堡城,不得有误,钦此!”
李俶起身接过敕令,客气的对冯神威说:“中使一路辛苦,请下去休息。”
冯神威并不领情,板着脸说:“本使皇命在身,请郡王即刻升帐点将。”
李俶看了看冯神威,严肃的说:“行军打仗非同儿戏,容本王考虑周全再做定夺。”
冯神威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阴阳怪气地说:“郡王莫非要学王忠嗣违抗圣命?”
李俶正要辩驳,被李晟拦住。李晟对冯神威说:“中使切莫误会,郡王早已准备妥当,明日一早即可发兵攻城。”
冯神威:“这还差不多,您们也真是的,跑到这种鬼地方来打仗,这一路上把奴家颠的,是得好好休息休息。”
李晟:“中使请。”
冯神威看了看李俶,大摇大摆的走了。
李俶气得满脸通红,对李晟说:“明日真要攻城?”
李晟:“圣命难违,况且哥舒将军已经做好准备,我军南北夹击,破城并非难事。”
李俶无奈地说:“传我军令,明日拂晓开始攻城。”
次日天明,哥舒翰率军从北面,郭旰、郭晞、涉奕率军从南面同时发起强攻,吐蕃守军依托天险负隅顽抗,双方展开恶战。
李俶来到石堡城后的华石山顶,见年过半百的哥舒翰身先士卒,率领兵士攻破石堡外围城墙。哥舒翰身边的两个人引起了李俶的注意。其中一人二十多岁,身披战甲,第一个冲上城墙,手中银枪横扫城头之敌,更多唐军兵士得以登城。另一人十七、八岁,身穿兽皮,手握横刀,在乱军中奋勇搏杀,转眼间便砍下十几颗吐蕃守军的头颅。
李晟向李俶介绍:“冲在最前面的是哥舒将军的独子哥舒曜,手中亮银枪得世外高人真传,陇右军中无人能敌。穿兽皮之人是哥舒将军的家奴,名叫左车,膂力过人,每次作战哥舒将军都将他带在身边。”
石堡城南门面向吐蕃,防御薄弱,郭旰、郭晞、涉奕率军奋战半日,终于攻破南门,城内守军顿时大乱。经过一天鏖战,唐军以伤亡八千人的代价攻克石堡城,吐蕃守军死伤近万,六千人被俘。
如何处置吐蕃俘虏?哥舒翰、王思礼主张全部斩杀,为战死的兄弟报仇。李俶不赞成滥杀俘虏,正在考虑,马重英带伤来到帐外求见。李俶请马重英入帐。
马重英走入大帐,脸上毫无惧色,直截了当的问李俶:“郡王是否真心想交马某这个朋友?”
李俶见马重英恢复得很快,高兴的回答:“当然。”
马重英抱拳道:“好!只要郡王答应马某三个请求,马某愿为郡王帐前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