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争权夺利(1 / 2)
更新时间2012-6-30 19:04:37 字数:2085
谋杀安禄山的计划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一桩震动朝野的大事件悄然而至。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正月十六,一场大雪过后,大地披上银装,王府后花园中,李俶正陪着沈媛踏雪赏梅。
刘德顺惊慌失措的前来禀告:“不好了,出大事了!”
李俶不解的问:“出了什么事?”
刘德顺心急火燎的回答:“东,东宫出事了!”
事情还得从太子妃韦氏的哥哥韦坚说起。韦坚时任陕郡太守,因为办事干练,奉皇命兼领江淮转运使,督办东南各道水陆转运。隋唐时期,江淮地区农业、手工业发达,大批钱粮、丝绸通过大运河运到东都洛阳。从东都洛阳到西京长安主要依靠陆路运输,潼关附近地形险要、道路狭窄,运送货物的马车时常堵塞官道,半月不通。韦坚担任江淮转运使后,着手疏浚黄河、渭河水道,并在长安东郊开挖广运潭,修建码头。从此,运河上行驶的漕船可直抵长安东郊。
李隆基十分赏识韦坚的能力,亲临广运潭竣工典礼。韦坚非常懂得取悦皇帝,特意为前来观礼的李隆基精心安排节目,一百多人齐唱:“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唐代的等级观念远不如明清,李隆基排行老三,虽贵为天子,仍常以三郎自称。李隆基龙颜大悦,对韦坚赞不绝口。站在旁边的李亨、李林甫、高力士,以及众大臣纷纷附和。韦坚春光满面,出尽了风头。
几日后,李隆基下发敕令,任命韦坚为刑部尚书。
韦坚日益得宠,让李林甫心生忌惮,将其视为心腹大患。李林甫几次三番对韦坚旁敲侧击,警告他安守本份。韦坚仗着自己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又是太子李亨的内兄,根本不把身为中书令的李林甫放在眼里。李林甫对韦坚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机会很快来了。
天宝四年腊月二十九,太子李亨的旧部,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趁进京叙职的机会,劝说李隆基罢黜李林甫,改任韦坚为相。
皇甫惟明走后,李隆基一脸严肃的问身边的高力士:“你觉得朕应该把右相的位置给韦坚吗?”
高力士见李隆基脸色不太好看,连忙回答:“相位关乎国体,老奴不敢多言。”
李隆基:“没关系,直说就是。”
高力士回禀道:“韦坚可是太子殿下的内兄。”
李隆基拍案而起:“不错,朕虽然老了,但还不想当太上皇。亨儿这个太子看来是做厌烦了!”
李适之被贬后,朝中只剩下李林甫和李亨两大势力,如果让韦坚代替李林甫,太子李亨势必控制整个朝廷,李隆基这个皇帝自然会被架空。
皇甫惟明在李隆基面前说的话,以及高力士和李隆基的对话,很快传到李林甫耳中,李林甫和太子两派势力的较量,立刻从暗中转到明处。此时,身兼京畿道采访使的杨慎矜成为李林甫对付太子的得力干将。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的嫡系玄孙,因为“沉毅有材干”官拜太府卿、银青光禄大夫、弘农郡公。
天宝五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风清月朗,太子李亨出游观灯,在崇仁坊内的景龙道观与韦坚和皇甫惟明秘密会面。李隆基非常忌讳皇室宗亲与外臣结交,曾经发布敕命:“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不得来往。”这也是太子李亨与韦坚、皇甫惟明偷偷摸摸见面的原因。
李亨的一举一动,全在杨慎矜的监视下。杨慎矜接到手下探子报告,立即上奏告发太子违反敕命,秘密与边将私会,图谋不轨。御史中丞王鉷按照李林甫的预先安排随即上奏,状告韦坚、皇甫惟明暗中怂恿太子,阴谋发动政变。李林甫授意京兆尹派兵包围景龙道观,将李亨、韦坚、皇甫惟明堵在观内。证据确凿,李隆基大怒,下令将韦坚、皇甫惟明打入天牢候审,李亨回东宫闭门思过。
李林甫让杨慎矜、王鉷、杨国忠等人出来作证,诬陷皇甫惟明暗中调集边军,欲图拥立太子登基称帝。
李隆基听信李林甫等人之言,认为韦坚和皇甫惟明密谋作乱,下制书斥责韦坚谋求官职地位,定了个“干进不已”的罪名,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则犯有“离间君臣”的重罪,立刻解除陇右、河西节度使职务,流放播川,籍没其家。
在这件震动朝野谋反大案中,李隆基只惩治了韦坚和皇甫惟明,没有涉及太子李亨。皇甫惟明的兵权暂时移交给朔方、河东节度使王忠嗣。朝中人尽皆知王忠嗣与李亨关系亲密。这样的结果令李林甫大为不满,在李林甫的一手谋划下,本该了结的案子再起波澜。韦坚的弟弟韦兰、韦芝突然上书替长兄鸣冤叫屈,并且援引太子李亨作证。李隆基龙颜震怒,心中萌生废太子之意。韦兰、韦芝被打入大牢,韦氏家族数百人受到牵连。
太子李亨深居东宫,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证明自己与韦氏兄弟毫无干系,李亨以“情义不睦”为由,宣布与结发妻子韦妃离婚,表明“不以亲废法”的态度。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