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通向铁幕之路(62)(2 / 4)
留的舰队肯定是超标的,必然还会再次削减,但现在保留一些有利于将来再谈。还有一点让陆军耿耿于怀的是,陆军经过战俘营的都被遣散了,但海军陆战队经过战俘营或者被赎买回来的却保留了下来。
为拉拢海空军拥护自己,杜威在授予斯坦因纳荣誉五星上将之后又追授“坚贞不屈、与布尔什维克势不两立”的阿诺德将军为空军五星上将,然后又根据阿诺德的身前的意愿,把斯巴茨扶持为空军司令并晋升上将,而麦克阿瑟支持的肯尼则被杜威赶入了预备役;随后他又授予剿灭海军叛乱的金上将、英格拉姆两人五星上将,逃出参联会传令有功并亲自追击叛军的特纳中将被授予海军上将;足足等待一星期后,他才把另外两个五星上将头衔给陆军,其中一个给了马歇尔,另一个给了麦克唐纳,给马歇尔没什么问题,给麦克唐纳打脸打得就比较重等于总统卫队一下子出了2个五星上将!
当然陆军也不全是倒霉蛋,第二次围剿中打得还算兢兢业业的李奇微凭借这份功劳再加上坚守累西腓一年多的业绩,也晋升为陆军上将,可怜的克拉克本来也有机会摸一摸五星上将的边,可谁让他第一次围剿打输了呢?不拿掉他总参谋长的职务,杜威还算是手下留情了。
唯一什么也不动的是从澳大利亚回国的艾克婆婆,既没有奖励也没有训斥,甚至对他在澳新的表现也一笔带过,依然让其当了副总参谋长,搞得后者自己也有些莫名其妙……
第通向铁幕之路(63)
“元首,关于美国赔款一节的分配和使用,我想听听您的建议和想法,这对我们下一阶段国际事务谈判很有必要。”
霍夫曼点点头:理论上对美宣战的轴心国家其实是不少的,除了德、意、日三大国之外,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西俄都是宣战过的,但目前只有德国和日本拿到了赔款,其他国家一无所获。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就和德国、日本在打仗,意大利勉强因为军舰和舰载机飞行员还有一点点微弱的存在感,至于罗马尼亚、匈牙利、西俄是什么鬼?美国表示从未交过手,自然也谈不上赔款谈条件,如果杜威连罗马尼亚都敢赔款,那他这个总统还有脸见人?
“这些事情还是要让里宾特洛甫出面安抚一圈,给钱是不可能的,但什么表示也没有也说不过去……”霍夫曼分析道,“军队裁员后,大量武器就空余下来了,虽然很多要移交给未来的欧洲联合部队,但并不代表各国就没有国防力量了,所以我们还是要表示一番。我认为可以安排装备补偿。罗马尼亚、匈牙利各30亿,斯洛伐克、西俄各15亿,其他宣战过的国家每个5亿,总数不超过100亿马克的装备,拿到这批装备后,他们私下也可以调剂余缺,和我们备个案就好。”
施佩尔点点头:100亿马克不算多,元首这么解决了也算是件好事。
“至于意大利和法国,他们贡献是不一样的,意大利海军几乎打满了整场大西洋战役,法国海军也提供了军舰、基地、补给和少量志愿兵,我当初答应过两国,打完仗后军舰物归原主,如果有损伤,我们负责赔偿,再加上胜利补偿,他们要单独考虑。”霍夫曼斟酌后道,“意大利安排200亿,法国安排50亿,这和他们的贡献也基本吻合,另外意大利这里还赠送了火箭技术,这算起来同样价值不菲。我对齐亚诺首相是可以交代的。”
施佩尔赶紧又记下来:元首还是比较大方的,这么350亿安顿后,德国手里缴获的大量美制装备、俄制装备和本国旧装备就可以找到落脚点了。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大战期间我们欠欧洲中立国不少债务,都是用马克记账的,虽然这些年借新还旧腾挪了不少,但总体数目是在继续膨胀,我认为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霍夫曼补充道,“正好杜威也给我发来电报,强烈要求能够在欧洲战后重建中为美国企业开辟一些市场,正好可以把两者对接起来。”
施佩尔眉头一扬:“比如?”
“比如可以让美国输出一批钢铁、船舶、卡车和民用轻工业产品,另外我们再用装备和南美各国换一批农产品,用于补偿这些债务国。”霍夫曼想了想,“我希望3年内能够解决德国欠欧洲各国的债务……”
“但您这么做,我们本国工商界会不会不满?这本来是很好的出口机会。”
霍夫曼摇摇头:“目光要放长远一些,德国本土要着眼于新经济体系,不能再走老路了,何况,走老路能走得过美国么?美国基础比我们好,人口比我们低、资源比我们丰富,拼消耗性基础工业我们是拼不过的。”
施佩尔心想:元首这个方针一出笼,本国的工业体系和资本家看来又要重新洗牌了,能跟上元首思路的大概可以继续独领风骚,跟不上就会慢慢衰落乃至消失。
“让美国这么干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希望美国交付赔款的速度能快一点。”霍夫曼继续耐心解释道,“我们和美国约定的时间是20年,但20年时间太长,变数太多,杜威总统现在和我们保持良好的关系,谁敢保证下一届美国总统还能一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