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五子登科(2 / 2)
边说着,也一边从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拿出一个盒子来。
“看看!”燕伟拿出了盒子放在桌子上就对董凡说道。
“什么东西?”董凡一边接过盒子,一边就随口问了句废话。
“看就知道了!”燕伟端起茶杯,带着笑意说道。
打开一看,董凡就眼前一亮了。
“五子登科!”董凡压着声音问道。
“对!”燕伟得意的笑着。
董凡还没有全部看清楚,就叫出“五子登科”那是正常的。因为这个瓶子虽然是睡在盒子里的,但露出来的那地方,俨然就是一个小人在上面。
从这样的造型来看,无疑最大的可能就是“五子登科”了。
在《三字经》中有“窦义山,有义方,养五子,名俱扬”之说。这里就是说的“五子登科”的这个典故的来历。一般来说,“五子登科”也就是吉祥话的意思。
而且,“五子登科”的造型出现,一般都是起锦上添花的味道在里面。器物本身基本上都是有华丽的装饰的效果的,然后再加上“五个小人”来装饰。
而这个器物,和其他的都不一样。它的瓶体,就是一个松绿地的,素身的方口尊。董凡拿在手上仔细看看了,却还发现,这件器物,还是没有款识的!
“民窑的?”董凡看到没款识,就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是啊,不是民窑的,那这么好弄到手哦!怎么样,就算是民窑的,这样也不是错的吧!”燕伟点了点头,一点也不觉得不是官窑而觉得可惜。
董凡点了点头,燕伟这话到是不假。
就算是民窑的,这东西也和其他的“五子登科”瓶不一样,这样就更显得难得了。要是换了官窑,燕伟估计是拿不到的了。哪里还等的到他了!
董凡仔细的打量了下,从五个小人的风格,开脸啊等等上去,靠谱的时期应该是在乾隆的时候了。五个小人,一个扶着瓶颈,一个靠在瓶颈上,一个趴在瓶肚上的菱角上面,一个站在瓶底,背上扶着一个正在往上爬的小童子。五个童子都显得很是可爱,栩栩如生。
PS:今天有点事,先更一章,要是回来的快,继续更新,不好意思了!最近事真的挺多的,对不住了大家。出门了!望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