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终章 庙堂之高(3 / 4)
总之相王还是总结了一点:如果消除许琼对太子的偏见,那么,这个皇位还是可以给该坐的人去坐。
“咳咳……”相王干咳了两声,道:“陛,陛下还未允?”
张柬之沉声道:“陛下仍不准任何人进入大明宫,**师出来后,更命人并排坐在宫门口,堵住了门户。”
相王瞟了他一眼,心中暗道:“还**师呢?日后说不定就是你的皇帝。”脸上自然没有表情,干笑了两声道:“如此,可速速命人去接太子殿下复位,早做准备。”
“不可!”许琼从一边出列,斩钉截铁地道:“魏王殿下远在襄阳,路途遥远,要来洛阳也得十余日,须谨防肘生腋变。况且魏王早已不是太子,如今诛杀二张,平息叛乱,殿下当居首功,若因循旧例,不免为天下人所不平,臣等……”以目视众人,众人一起跪地道:“臣等愿殿下早登帝位,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相王一口气差点喘不过来,心中暗道:“喊的这么齐整,我还能听不出你们是串通好的吗?别人还好,琼儿你可是哥哥的骨血,也跟着……不是,也带头瞎掺和。”脸涨的通红,却说不出话来。
许琼看也不看相王的脸色,起身对众人道:“陛下心结未解,我等皆无能为力,唯有悬太平公主觐见,请相王殿下面授机宜,公主出马,方可保全陛下的颜面。”
张柬之不假思索道:“此计甚妙,来人,请公主殿下入宫。”
相王李旦恢复了木然的表情,他知道,一切都不可改变了。并且,只要这个妹妹一来,自己连反驳的话都是不敢说出口的。
很快,太平公主就乘着辇来到大明宫的门外,大明宫的宫人们认得她,不敢阻拦,只好让路。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
快要亥时的时候,太平公主从大明宫里缓缓走了出来,她手里拿着武则天亲手写就的圣旨。
相王李旦,明天就要进行他第二次皇帝生涯了。
众人皆喜,唯李旦自己长吁短叹。
----------一国的大事,除了皇帝登基之外,就只有改朝换代了。
大周长安三年九月十六日,这一天同时也是大唐景云元年九月十六日。在许琼的提议下,改元改的是今年,而不是明年,这象征了李氏皇族除旧迎新的坚定信念。
李旦仍然迟迟待在偏座上,满朝的文武快把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仍不肯上主位。
许琼和李隆基并列站着,他一个神官本来是不能参加朝会的,不过这次他算是“侍立一旁”,只是“碰巧”和李隆基站的比较近而已。
李隆基小声道:“父王坚辞不就,奈何?”
许琼无奈道:“虽不情愿,也只好请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一旦登上朝堂,那么日后……
李隆基也无奈地摇摇头,小声吩咐站殿武士道:“速速去请太平公主殿下。”
太平公主就在长生殿内候着,见人来请,立刻便去了明堂。
“王兄,你坐错位子了。”这是太平公主的第一句话。
“王兄,宝座虚位以待,君临天下,正是此时。”这是太平公主的第二句话。
李旦执拗地摇了摇头,却没什么底气。
太平公主懒得说第三句话,上前捉住李旦的胳膊,把他拉到了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包括太平公主在内,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李旦泪流满面:“汝等今日所为,乃是陷我于不义啊!”
谁管他呢?下面就是宣读武则天的圣旨,以及挂着李旦名义的诏书,改元,封官,杀人,落罪名,为武则天上尊号,等等等等,一直闹腾到午时方告一段落。
许琼早就悄悄溜了出去,今日他悄悄安排慕容覆水带射月、李裹儿也一起进宫来了,两女换了身普通的道姑打扮,几个人呆在大殿外看热闹。
忽然,一种新奇的感觉……
朝会,已经结束了,漫天的雾气早已散的一干二净,在天空的艳阳高照之下,似乎流露出不寻常的色彩。
慕容覆水刚刚悟到了绝世的人教心法,本来要觅地潜修,不过许琼要做大事,也只好推迟了一日凑凑热闹,正和两女说话,忽有所感,下意识地抬头向天空看去。
散朝的文武大臣纷纷从大殿里出来,新皇帝李旦也从正门走了出来,追着张柬之还要说几句话。就在这一刻,整个天空都变了颜色。
全天下的人都抬头向天上望去,包括这些金字塔顶尖的皇帝和大臣们。
五彩的祥云轰然聚拢在天空正中,然后迸出一道白光来,直直地照射在明堂前的地面上。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难道新皇登基,上天竟然降下如许瑞兆?大家都庆幸自己走对了方向,这一世的大唐朝已经有了兴盛的兆头了。
白光就像通道一般,其中竟然像是中空的,到了地上之后足足有二十多步那么大的范围,然后从祥云中的通道里缓缓降下几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