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兄弟相逢(2 / 3)
只因这几十年来有些因果在身,门丁并不兴旺,且屡屡遭遇祸事。其实,小弟能得师门传授,还是托了哥哥的福啊。”说完幽幽一叹,把怜悯的目光投向了李隆基。
李隆基惊讶道:“托了愚兄的福?”他确实想不通,因为许琼可是太子的儿子,日后有机会当皇帝的,怎么说也比自己的地位高。自己现在做个临淄郡王已经是到头了,日后如果得到新皇帝赏识,也许还有一点点的机会升为亲王,可是眼前这不愿认祖归宗的弟弟若是回去,也能当个郡王是没跑儿的,日后太子登极,至不济也是个亲王,说不定还能当太子做皇帝。托自己的福?那可真是邪了门了。
许琼嘿嘿一笑道:“小弟的师门长辈早已算出哥哥会来探望小弟,当然小弟叫向参军写信也是这个意思只希望哥哥能来!咱们李氏从老仙长那里得到的谶语可不止小弟这一条啊……。”
李隆基把持不住,“腾”地站了起来,看着许琼,一字一句道:“还有谶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许琼哈哈大笑,忽地戛然而止,充满感情地盯着李隆基道:“哥哥既然不远千里来看望小弟,可否多留几日么?小弟自从得知消息,也早听说哥哥的大名,心中甚是仰慕,只恨生来不能承欢于双亲膝下,今见哥哥,如见至亲矣!”
李隆基默默沉吟,他是个亲情心极重的人,初见这个年方十岁的弟弟、自幼“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的弟弟,也不禁心中疼爱,可是现在朝中关系复杂,若是一不留神被人发现可是大大不妙。许琼那么说也必然是有些话要好好准备一天才能对自己交代,李隆基在心里默默计算着。
“两天时间。”李隆基坚定地道:“最迟后天午后,愚兄便要回洛阳去。”
许琼有些失望道:“两天……或者这次便不行了呀。恩,我尽力便是!三哥,小弟后宅有些棘手事情必须赶去,这里有向、唐、薛三位兄长在此,三哥请先歇息。”
李隆基疑惑道:“三哥?”论起太子和相王这两大皇族血脉来,他自己有两个哥哥,太子也有三个比他大的儿子,最大的儿子李重润去年被武后赐死了,除去不算,他李隆基也只能是行五的,要是自己的亲弟弟叫他三哥倒还说得过去,可是许琼这么称呼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许琼惨然一笑道:“至于小弟为何说哥哥行三,还请宽延一日,明日小弟必定与三哥说个明白!”说完转身就走,留下李隆基站在原地苦思冥想。
“三哥?”李隆基想了半天也不能肯定其中的玄妙,最后想到也许是与许琼所知道的谶语有关吧,现在活着的人,在不远的将来必然又会有人夭折。
李隆基茫然立着。
“老天啊,到底我李氏一族,还要死去多少兄弟啊!”
而许琼并没有像李隆基那样的感慨,他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轻松。
见到了李隆基这个相王派来的人,他有些唏嘘不已,李氏唐朝的命运他是早就已经熟悉的了。“长安”应该是武则天最后的年号,长安五年发生了五王逼宫的事件,太子李显登极,武则天退位后很快郁郁而终。李显用了神龙、景龙两个年号,具体都是几年许琼记不清了,反正李显登极是705年,死是710年,第二次做皇帝就是这五或六年,在许琼来说还是按照自己的年龄来计算比较合适,他天授三年兼如意元年生,到长安二年是十岁,长安五年兼神龙元年是十三岁,李显死的景龙某年他是十八岁,这一年开始才是许琼要计算的最重要时段,经过不长时间的斗争相王即位为唐睿宗,直到太平公主宣称天命要皇帝让位给李隆基的时候,斗争就已经到了终点。
许琼长长吁了一口气,也终于郑重地下定了决定,制定了自己要前进的方向。历史上除了最后被韦后立为傀儡皇帝的那个“弟弟”之外(好像有这回事,反正记不清了),其余的三个哥哥都没得好死,其中一个本来早就被废为庶人了,还是由于在洛阳起事反对唐睿宗才被诛杀的。许琼的心情又开始沉重起来,他不禁有些苦笑,现在自己还没当皇帝呢,就开始为这些生杀兴废大事操心了,要是真是万一有点要当皇帝的心思,最后又万一成功了,还不知整天要苦苦掂量着杀谁呢,所以还是趁早让贤吧,皇帝这位子并不好坐,李隆基是个很合适的人,嘿嘿,那就让他自己慢慢操心去吧。
而且李隆基经过了刚才的一番对话,不会再劝他回洛阳了。许琼心中的一丝轻松就在于此。他最后说可能来不及,其实说的是射月,本来他想着射月赶紧醒来,见一见李隆基,然后托李隆基到相王那里汇报一下,走高层路线给自己弄个定亲的凭证呢,可是两天时间实在把握不大,还是算了。当然他匆匆走了却不是急着回去要弄醒射月,只是要留时间给李隆基消化而已。
要说兄弟之情,和李隆基倒也没什么可说的,李隆基本来就是个重亲情的人,这个史书上都有记载。而许琼要跟他说的自然是八年后的事情,所以今天留个话头来,让李隆基躺床上好好想去。许琼阴险地笑了。
又见射月……
射月还是用一种优美的曲线躺在榻上,许琼几乎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