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路遇无常(1 / 3)
更新时间:2010-1-17 23:39:04 本章字数:4734
许琼的心不争气地紧跳了几下。
许琼忽然大笑道:“老法师何故与小子开这种玩笑?须知千佛菩提铃乃是天下人的千佛菩提铃,并非佛门的千佛菩提铃。”他这句话说的语带机锋,自忖如果自己是老和尚的话也不易对答。因为佛门之所以要搞出这些法宝来总是有一些很大的口号,比如说为了降妖除魔啊、渡尽世人啊什么的,按照这些道理,许琼说千佛菩提铃在谁手中都可以达到一些佛门的目的,老僧确实不能死乞白赖地去要,而要是说到法宝归属的问题,许琼自然可以完全不理他那套,因为千佛菩提铃是白马寺的,又不是龙泉寺的。
许琼笑道:“然也。”
然后又是沉默,许琼倒一点也不急,反正现在离天亮还早呢,只要老和尚不和他动手,便是这样尽情地打机锋也没什么,想必也是老和尚先撑不住。他对这个老和尚的印象一般,因为乍一看是个高人,可是开口第一句话便是要东西,让他有点接受不了。
空性沉思了许久,沉沉开口道:“适才老衲见施主一路走来,可是中途一停,似是忽有所悟?”
许琼想了一想,回答道:“法师不愧是佛门高人,小子只是忽然想到,如此月色昏暗的时节,若一把火烧了这禅院,明日再有人来看,会否觉得一夜之间便物是人非,想想昨日来看仍是佛门宝地,今日来看却是断壁残垣,如此时移世易,会有何感想。”
空性道:“佛祖于三千大千世界以七宝布施,乃是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与禅院无涉。故而有禅院与无禅院,在世人眼中心中,实无分别。若只求佛性真如,则处处皆可布施,物物皆可布施,何处又有禅院?”
许琼暗道:“想必这便是禅宗与佛门正宗的分别吧,这老和尚乃是三藏法师的路子,乃是纯技术流,不是哲学派,我可与他说不到一块去,再往下说开去,我可就听不懂了。”稍稍“汗”了一下,便答道:“法师所言即是,可惜小子不懂,见谅见谅。”
空性稍露惊讶之色,却没言语。
许琼接着道:“如小子所想,若这禅院明日没了,那么今日的禅院又去了哪里?化为飞灰?可是如这大殿来说,从前大梁木数十根,房檐椽子用木无数,可是要说砖瓦仍在,如此多的木头却成了飞灰,飞灰又能有多重?可与从前的大梁等物相比么?要说化成了火,可是火又有多少分量?想了一下,实在想不通烧掉的东西去了哪里,后来头痛欲裂,只好干脆不想。既然老法师在此,烦请法师为我解疑。”
空性听着许琼侃侃而谈,心中的惊诧越来越重。本来听许琼的说话,原是个强词夺理的混小子,自己想要点化于他,他一句“不懂”了事,这“不懂”二字可是给他出了老大难题,并且还暗含他的佛法普遍适用性太低,达不到普度众生的目的。若只这样还罢了,可是回过头来他又给自己提了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要说物质形态变化、能量守恒定律以及重量和热能之间的转化这些概念,如果是在二十世纪以后,用佛法是完全可以解释得通的,可是这所谓“解释得通”其实不光是佛法可以解释,更重要的是佛法的解释要达到与物理学概念相通的地步。而在这区区公元七百年的时候,这些人类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就算是佛法可以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也不是空性这样的老和尚可以掌握的,那必须是天资特别聪颖,触类旁通并且辩才无碍的那类“经典和尚”才行。并且许琼刚才还有个“不懂”已经在那放着了,就算老和尚心里是明白的,也得考虑考虑如何才能把“不懂”的许琼说懂才行。
当然同样的话如果许琼拿来问修道高手的话就难说了。要说修佛是搞学问,那么修道就是搞逻辑哲学出身的。往往学术上的问题从逻辑上很轻易的就可以解决,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能过分牵涉具体技术,否则也将会解释的很辛苦。不过许琼也没问具体怎么研究分析,只是问去了哪里,那么无数个答案随便就出来一个都够许琼自己回去琢磨的。比如说反问一句:为什么狗能看见的东西人看不见,兔子能听见的东西人听不见,地震事前老鼠乱窜刺猬乱爬为什么人感觉不到,基本上就足够回答那个问题了,总之是东西还在,你找不到罢了。
而空性不同,就在这短短一瞬,空性的额头就有点隐现汗光,他也是佛法高深的人,可惜心性上仍未到达最终顶点那诸教相通的地步当然能达到这个地步的人很少,所以许琼的这个问题他暂时还回答不了。
空性和一般和尚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他不是一般的执着。毕竟佛门就是个执着的宗派,就像做学问的人一样,一个公式写不出来就必定要继续演算的,空性心中的梵天正宗佛理多得是,不在乎这一会想不起来,他开始静静地想了起来。
许琼约略等了一盏茶的时候,见空性的脸色已经平静下来,并且闭目不语,知道他进入了冥想的状态,这种佛门的修习状态是除尘子书中提过的,说佛门高僧进入冥想状态之后甚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