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与荣 > 第二三八章品茶论经张肇基抛砖引玉

第二三八章品茶论经张肇基抛砖引玉(1 / 4)

老太太、叶惠容和池玉屏刚离开,杨文氏就站起来离开了。女眷们也就跟着都站起来结伴玩去了。

张肇基看见女眷们都走了,就说道:“珍儿,我们接着来茶道。”

听了张肇基的吩咐,珍儿就从起居室里拿出了一套紫砂茶具。从儿跟进去拿出了一只红泥火炉和一只铜茶罐等东西,把铜茶罐放在了靠着格栅门放着的红木八仙桌上,端着炉子在走廊里生起了火。

张瑞诚和张瑞信兄弟俩则是去厨房里拎来了水。

等到珍儿洗好茶具,过了一会儿,从儿也已经生火煮开了铜茶罐里的水。珍儿就提起正在冒着热气的铜茶罐,回到桌子边,拎着铜茶罐,揭开了竹筒形紫砂茶壶的盖子,对准了茶壶口将滚烫的开水冲进去。回身又把铜茶罐放回炉子上,让从儿加水再煮。转过身来,珍儿就利索地提起茶壶,对准了茶盘里的茶杯,熟练地一只一只轮流着蜻蜓点水般的巡游着冲淋了起来。

坐在一边的杨翰祥说道:“看起来珍儿太太的手势动作好像还是很专业的。”

魏锦文也说道:“不错!动作熟练、规范、优美。看上去很舒服。”

珍儿把茶壶里的开水倾洒完毕,茶杯里的水也逐个地倾倒进了茶盘里,就从桌子上拿起了外面印着“御品铁观音”字样的茶叶罐头,揭开盖子,拿起了红木茶匙,把茶叶从茶叶罐头里舀出来放进了茶壶里。

坐在一旁的魏锦文随口就说道:“苍龙入宫。”

听魏锦文这么一说,张肇基就笑了,说道:“原来咱们锦文是个内行啊!真是什么都懂的百科全书啊!”

魏锦文谦虚地说道:“作为一种文化,我只不过平时玩玩而已,想必没有亲家老爷精通。”

珍儿已经又一次提起了红泥小炉上炖着的铜茶罐,回到桌子边,把茶罐的嘴对准了茶壶口,高提着茶罐,把茶罐里的开水似一条弧线般冲进茶壶里去。

魏锦文又喊道:“悬壶高冲。”

就这样,珍儿每做一个动作,魏锦文就随之高喊一声,接连喊着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当珍儿笑嘻嘻把一杯茶递到魏锦文手里时,魏锦文用三只手指头轻轻接过茶杯,看了看茶水,又放到鼻子下面闻了闻,喊道:“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才“……”的一声抿了一口茶水,含了一会儿,笑嘻嘻连声说道:“好茶!好香的好茶!精品!”

大伙儿也都跟魏锦文一样,抿了一口茶,喊道:“好香的好茶!”

喝完了第一杯茶,魏锦文对珍儿说道:“谢谢太太献茶!”

珍儿腼腆地笑着说道:“亲家舅舅别客气!应该的。”

杨翰祥喝了一口茶,说道:“中国的茶道讲究的就是淳朴廉俭、优美怡然、礼仪和谐,要不然的话,就没有了韵味了。它还讲究一个一起喝茶的人数。人不能多也不能少,恰当就好。要的是氛围。”

张肇基听了,笑嘻嘻说道:“看来你们都是内行。我是班门弄斧了。惭愧!惭愧!悉听教诲。”

杨翰祥又文质彬彬地说道:“亲家老爷,中国茶道可是一直有着七艺一心的说法的。那就是艺、德、礼、理、情、学、道等七种义理。核心是一个和字。和为贵也。茶之七种义理,其实都是围着这一个和字而来的。可以说在中国的茶道中是蕴含着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的处世哲学的。她跟我们儒家的祖先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可是一脉相承的。”

张肇基接话说道:“我到了礼拜天拿出一套茶具来把玩喝茶,无非就是跟兄弟们消遣,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着这么一些学文的。咱们老太太对于茶道好像有她的一番说法。我和老太太喝茶的时候,老太太总是说饮茶是有德之事,不可轻易为之。尤其是按茶道礼仪喝茶,那就规矩更大了。必须焚香起始,方可起火煮茗。喝茶之时须修习静心。最好还要和几个信念相同的人一起喝,等等等等。”

魏锦文接话说道:“亲家老爷,老太太这是在跟你谈论禅宗之茶道哇!老太太是信佛的。茶圣陆羽本来就是和尚出身。据说他三岁起被养育于一座寺院里,九岁学佛,又遇上了一个和尚朋友,陆羽就跟着这位师傅学习煮茶技艺。经过多年研习,他四十八岁时写成了茶学专著《茶经》。就此而言,既然《茶经》出自僧人之手,我们中国的茶道也就是来源于佛家之茶道。要是没有中国的佛家之茶道也许就没有中国今日之茶道了。我们中国的僧人对于种茶、制茶、烹茶、饮茶都是有他们的一套经验的,流传到了世俗社会,也就使得我们中国今天的茶道都带了那么一点儿佛气了。”

杨翰祥说道:“亲家老爷,禅宗茶道本来就是讲究茶佛一味的。坐禅时为通夜不眠而喝茶,满腹时为帮助消化而喝茶,欲念不安时为抑制欲念而喝茶。这茶有此三德,中国的僧人也就特别注意种茶和培育优良茶种。我们全国各地著名的寺院都有着良好的茶叶品种,比如扬州禅智寺和大名寺、苏州虎丘寺、杭州灵隐寺和龙井寺、雁荡山天台寺、泉州清源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