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兄弟谈话张瑞诚提醒瑞信(2 / 4)
未必就是好人。据我知道,两位太太对你的印象都是很好的。说你耿直直率,不会说假话。你想啊,太太现在是大总管了,要是没有她的提醒,老太太会安排你跟着二老爷学习经营外面的那些店铺和收房钱吗?老太太说过的,等到学校和医院都造好了以后,要把二老爷调到那边去做事情的。这么一来,你不就是街面店铺和收房钱的管家了吗?兄弟,这可都是老太太和太太对你的赏识和培养。你可得要珍惜。怎么经营,怎么做人,都得要向老太太、太太和二老爷多学一点。”
张瑞信听了点着头,说道:“哥哥,家里的事情我以前是不管的,今后你可得要多提醒我。”
张瑞诚笑着说道:“不关心不要紧,慢慢学。哥哥也是这样开始的。你的文化水平比我高,初中毕业的,平时又喜欢看书,下棋,是个聪明人,又是跟了老爷这么多年了。老爷身上的好些东西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比如他的胸襟、气度,做事情的灵活性和苦干实干的精神,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是没有老爷、老太太和太太们的辛苦努力,这个家恐怕不会有这么好。”
张瑞信听了,轻声说道:“哥哥,老爷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对老太太的孝顺,可谓百依百顺的。”
张瑞诚看着张瑞信,笑了笑说道:“你知道就好了。孝顺父母的人,必定是忠厚仁慈的。我们可都得要学着点。不过以我看来,老爷刻苦耐劳勤奋敬业的精神是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曾经听老太太说过的,老爷中学毕业以后,就进船厂跟着他的老东家当学徒了。那时候,他只要回到家里,就会经常整夜整夜地趴在桌子上画图纸,直到天亮才停歇下来。他现在桃李满天下的这一套本事,就是他年轻的时候刻苦钻研出来的。兄弟,你可也得要跟着二老爷下苦功夫学习,把他做生意的本事学到手。”
张瑞信点着头说道:“哥哥,我都记住了。你今后可得要多提醒我。”
张瑞诚笑了笑说道:“你只要记住,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就是了。在这个家里,最要紧的就是这么做。二老爷可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在我们这个家里可也算的是一方诸侯了。跟着二老爷,最要紧的就是学习生意经。二老爷的经验可是很丰富的。在我们这个家里,要说开店做生意,老太太是第一,二老爷就是第二了。兄弟,你可是跟了一个好师傅。”说完就站起身来,走到灶台前,掀开了锅盖,说道:“好了。粥已经开始滚了,不要再添加柴火了。焐着。我们蒸馒头。”
谁知想冷文英已经来了,站在门口,听着他们兄弟俩说话,看见张瑞诚不说了,就笑嘻嘻走进去,说道:“瑞诚,你怎么不说了呢?继续说下去呀!我倒是蛮要听的。到底是哥哥,这么提醒兄弟。”
看见冷文英突然走了进来,张瑞诚赶紧对她行了礼,说道:“太太早!”
张瑞信也是在灶头后面站了起来,对冷文英行了礼,说道:“太太早!”
冷文英却笑嘻嘻说道:“你们兄弟俩还是把我当外人。这么恭敬干什么呢?我可不喜欢。”
张瑞诚笑了笑说道:“太太,这可是规矩。我们可不敢破了这规矩。”
冷文英笑嘻嘻说道:“好!好!你们要规矩就规矩吧!不过瑞诚,你刚才说你们二老爷也是一方诸侯,我就有些不敢认同。如果说是膀臂倒还差不多。三太太管着乡下田庄是膀臂,二老爷管着街面店铺和收房钱是膀臂,你瑞诚是大院总管也是膀臂,瑞信跟着二老爷学习管理街面店铺是膀臂的膀臂,你们说是吗?”
张瑞诚知道冷文英是在跟他抬杠子说笑话,就笑着说道:“二太太,我只是打个比方。不过你说是膀臂那倒是比较贴切,妥当。至于膀臂的膀臂,那可更是二太太的发明创造了。”
冷文英一边帮着张瑞诚把馒头放到蒸笼里,一边说道:“诸侯也好,膀臂也好,总的来说,要的是一家人的团结、和睦。这个家既有田庄,又有店铺,大老爷和三少爷又是在厂里做工的,真正的是亦农亦商亦工的,要像把家里的事情管好了也真是不容易。你们年纪轻,身体好,有文化,头脑也灵活,理应锻炼担当事情。东房里太太嫁过来的时候只有十七岁。那时候,你们二老爷、三老爷的年龄还小。他们后来也都跟着老太太艰苦奋斗、创家立业了。同心协力,同甘共苦,是这个家能够有今天的关键。”
张瑞诚很乖巧地说道:“太太,我们知道了,同心协力,同甘共苦。”
张瑞信拨弄着火,说道:“太太,我看我们这个家现在倒不仅仅是同心协力、同甘共苦的问题,而是怎么守成发展的问题。就像老太太总是说的那样,大家都要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这两天,我总是在想,老太太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亲手制订了这么一份家规呢?我想这无非就是鞭策督促我们大家不忘过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再接再厉、继往开来的意思。”
看着被灶膛里的火映得满脸通红的张瑞信,冷文英心里想道:“这孩子平时倒是不声不响的,原来心思还这么重,想得也要比别人多。”就说道:“我以为瑞信的说法是对的。说起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