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惠容护夫老太太责问九思(2 / 4)
的对话,叶惠容哭得更伤心了。她不知道老太太原来对张肇基早有约束。
池玉屏干脆就捂着脸“娘啊……娘啊……”地大哭了起来。
听了老太太的这些问话,张肇基吓得俯伏在了地上,无可回答。他知道在叶静宜已经为张家生养了张家麟这个张家第四代的男孩子以后,他跟钟文怡和珍儿发生的那些事情也就没有了任何理由了。
看见张肇基不回答问题,老太太迅疾站起身来,走到宝瓶边上,抽出了鸡毛掸子,朝着张肇基走去,还说道:“你胆敢不回答我的问话!那我只能还是打你!”说着,又挥手抽了张肇基一下。
叶惠容见状,赶紧又是伏到张肇基的后背上,哭着喊道:“娘,不能再打了。给他留点儿脸面。”
池玉屏忍住了哭泣,从老太太手里拿下了鸡毛掸子,说道:“娘,你可还得要让他今后继续做人啊!”
老太太气得重新坐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说道:“你自己看见了。她们两个人至今还是这么护着你,可是你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张肇基,你回答我,你的太外公为什么要给你的曾外公他们兄弟九个用九思起名?这事情,你小时候,我曾经反复对你说过。你现在回答我。要是错了,非打不可。”
张肇基俯伏在了地上,头也不敢抬起来,念书般地说道:“娘,你当时是这么教导我的。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视思明,是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明白。可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想看清楚真假虚实。要么放弃了自我准则,换得一时安稳,却总是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一个人如果看不清楚人和事,但是能够看清楚自己,愿意与世无争,坦荡自在。这样的人也还是可以算是君子。他至少能够守住自己内心的那块清净之地。君子听思聪,是不要听到风就是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仔细,想得明白。世事纷乱,人多嘴杂。每个人的道德标准不同,思想问题的方式不同,说出来的话也就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那里得出的结论千差万别,有的真实,有的夸张。光是听人说,怎么可能分辨得清事情的真伪?君子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错。分清利弊,择善而从。君子色思温。孔子是说君子应该要有平和的心态,温润的言语。要胸怀宽广,有容乃大。要处变不惊,临阵不乱。君子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更稳定的情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貌思恭。这是孔子要求人真诚待人,无论贫富贵贱,懂得尊敬,懂得谦卑。这就好比是一块玉,不如炭火那么炽热,不如冰水那么寒冷,温温的,让人觉得舒服。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目空一切、高高在上、不懂得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谦虚和恭敬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君子言思忠,也就是说做人要懂得说话的重要性。君子要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诚信取义,说出去的话要掷地有声。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语心声。自己的话要对自己的心忠诚,自己的行为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阳奉阴违,心口不一,必定让人感到厌恶,遭人唾弃。君子事思敬,是要人懂得敬业。对待事业要全心全意,倾心投入。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随随便便就能够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细思考,周密准备,态度认真,才能够有可能把事情做好。君子疑思问。这是孔子要求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碰到疑难问题不要退宿,而是要多问。向长者和内行的人请教提问。一个人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请教问题,才能够不断解决问题,才能够不断进步。学会提问,长进知识,积累经验,才能够在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人之所以为人,除了会做事情,还要勤于思考。人是在思考中进步的。君子忿思难。这是孔子要求我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会遇事三思而后行。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么克制自己的情绪欲望,不会遇事三思而后行,那么做出来的事情往往是因为考虑不周全而犯错误,甚至还会后患无穷,害人害己。君子见得思义。这是孔子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要知道坚守道义,而不能够见利忘义,甚至忘恩负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义搁置一边,单独把一个利字看得大于一切。娘曾经教导我说九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我努力去做。娘,儿子辜负了娘的期望!”说完,就趴在了地上。
老太太正听得认真,却看见张肇基突然说完了,就长长吁了口气,通红着脸,朝张肇基看了一会儿,又问道:“张肇基,你自己说你爸爸是怎么死的?”
张肇基没有想到老太太会问他这个事情,也就看着老太太,轻声说道:“娘,这事情……”
“我让你说你就说。”老太太大声说道。
张肇基低着头,说道:“我爸爸是在那个冬天的晚上多喝了酒,半夜里起来解手,可能不小心掉进黄浦江里的。当时我们都在睡觉,早上起来就不见人影了。”说着,就伏在地上哭了起来。
“啊……”,叶惠容和池玉屏以前都不知道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