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睹物思人张肇基感慨万千(2 / 4)
。又说道:“没有玛利亚姨妈,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菲利普先生,就没有我们张家的今天。生养我的是娘,培养我的是玛利亚姨妈和菲利普先生。可惜!他们都是英国人,也有叶落归根的思想。当年他们要回去的时候,我怎么留也留不住他们。要不然的话,大家何至于像现在这样远隔千山万水,想要见一面都不容易呢!”
听了张肇基的话,老太太、叶惠容和池玉屏也都掏出手绢,擦起了眼泪。
苏菲看见张肇基很伤感的样子,就说道:“好了!肇基,你就别再伤感了。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太伤心了可不好。今天又是你的生日。只要你们互相心里都想着对方就可以了。中国不是有两句古诗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大家的心常常牵记着对方就可以了。”
张肇基却说道:“夫人,要是我张肇基忘记了他们两个人,那我就是真正的忘本了。”
白木康夫和松本良子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从随身带来的提包里拿出了用红绸缎包裹着的两份礼品,一人一份地捧着,走到张肇基跟前,微弯着腰,说道:“张先生,只是一点小意思。”
张肇基赶紧收住哀伤,站起身来,从他们俩的手里接过了礼物,放到了桌子上面,还说道:“这一回又让你们破费了,真不好意思!请坐!请坐!请继续坐。”
白木却是站在桌子前,打开了一只红包裹,又打开了里面的盒子,拿出了一件似砖头一样的东西,把它递到了张肇基面前,说道:“张先生,这是我用一块石头给你刻制的一方砚台,请你笑纳。张先生的字是渴骥奔泉,龙伸蠖屈。我想还是刻制一方砚台送给你作为生日礼物比较合你的心意。”
“砚台?”张肇基的神思方才收了回来,有点诧异地这么问着,就从白木的手里接过碾台,只觉得它沉甸甸的,仔细看了看,又问站在身边的白木说道:“好像是石头的。大概是一方端砚吧?”
白木笑嘻嘻说道:“张先生真是行家!拿在手里就知道了。这一方砚台用的是广东高要端溪石刻制的,但愿张先生喜欢。这一块端溪石的奇异之处是在于碾磨以后墨汁经年不干。在屋里的时候,它的光泽好像是咖啡色的,拿到太阳底下,它的光泽就是暗红色的了,到了晚上它又变成暗紫色的了。”
“果真如此?”张肇基喜爱书画,平时空闲下来的时候也喜欢练练字,就欣喜地拿着砚台走到门口,到太阳底下看了,说道:“果然如此!到了太阳底下它就变成了暗红色的了。真是一方难得的好砚台!这手工也不凡,砚面平整光洁细腻,还刻着一幅山水画!白木先生还会这手艺。我可没有想到。佩服!佩服!”
巫碧卿、魏锦文、杨翰祥、池玉明等几个文人都凑过去,看着砚台,议论着,赞叹着。
平时也喜欢雕刻书画艺术的杨翰祥把砚台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夸赞着说道:“真是好手艺!好功夫!不仅石材好,图案好,而且这雕工也好。手法圆润,刀法细腻,精致得很。真是不一般!”
看见杨翰祥如此评价砚台,白木康夫就笑着说道:“看来你们张家可真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我这一点手艺可是被杨先生给全部看明白了。杨先生请多多指教。”
杨翰祥退回去,坐下了,笑嘻嘻说道:“指教不敢。白木先生能够自己研刻这一方砚台,可想而知白木先生对于文化方面的造诣想必一定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向你学习!向你学习!”
杨翰祥和白木康夫两个人真互相谦虚着,松本良子又从桌子上的红包裹里取出了一件折叠得方方正正的衣服,对张肇基说道:“张先生,请你站起来,试着穿穿我用手工给你做的和服吧。”
“什么?和服?松本夫人,亏你还真是想得到,居然给我做了和服!”张肇基有些吃惊地这么说道。
老太太在一边说道:“看来白木先生和松本夫人真是一对多才多艺、相濡以沫的夫妻呀!”
松本良子笑了笑说道:“老太太夸奖了。我的手工是很粗糙的,不知道张先生喜欢不喜欢。”说着就站到张肇基的身后,抖落开了和服,把它穿到了张肇基身上。
张肇基穿着和服就得意地转动起了身体,展示给大家看。松本良子则是微微地红着脸,笑嘻嘻围着张肇基团团转着东摸西拉地替他整理着和服。两个人的关系似乎显得很亲热,很随便。
大伙儿却几乎不约而同地惊叹着说道:“噢……!真漂亮!噢……!真的是好漂亮!”
原来这是一件用湛蓝色缎子做的和服。如果单单是一件这种颜色的缎子和服,那还只能算是一件很一般的和服。可是在这一件湛蓝色缎子和服上却是用手工绣着一朵朵大大小小、错落有致、从大红到粉红、从粉红到浅红的夏日荷花。它们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害羞欲放,有的竞相怒放。那荷叶从深绿到中绿,由中绿到浅绿,深浅相宜,融和协调。他们有的舒舒坦坦地展开着,有的娇羞难掩地卷曲着,有的则是干脆躲到了别的荷叶的下面,只是露出了半张脸。红花依傍着绿叶,绿叶映衬着红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