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除夕观灯老太太细说典故(2 / 4)
婚礼物,我是根本舍不得穿的,不是过年我是不穿的。”
老太太笑着说道:“想穿就穿,不用舍不得,大不了穿坏了奶奶再给你买一件就是了。年轻的时候不穿,到了老了就不能穿了,那多可惜呀!”
这时侯,叶惠容和池玉屏推门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冷文英、冷文华、萧爱玲、龙宝妹、汪晓娣、巫玉珍、魏倩如等人,和珍儿、珠儿、玲儿、琴儿、琪儿、瑶儿和瑾儿等一班侍女。
叶静宜赶紧说道:“娘,你们来啦?哦!婶婶和嫂子们,还有那么多姑娘也都来啦?快!都进来坐。”
叶惠容笑了笑轻声说道:“静宜,我们听说奶奶要陪你看灯笼,大家就约齐了一起来凑热闹。”
老太太站起身来,说道:“那好吧!你们既然都来凑热闹,那我们就一起去凑热闹。凑过了热闹,再到大门口去看他们放炮仗烟火,然后吃年夜饭。”说着就挽住了叶静宜的手臂朝外走去。
看见老太太反而上来挽住了自己的手臂,叶静宜赶紧说道:“奶奶,您是老祖宗,还是我来搀您吧!”
老太太却就是挽住了叶静宜的手臂不松手,还说道:“这不行!你现在怀着孩子,走起路来可是要有人搀着的。再说了。你对家里的那些弯来弯去的青砖路面是不怎么熟悉的,还是我来挽着你走比较好。”
巫玉珍又上来挽住了叶静宜的手臂,说道:“妹妹,我过来的时候你们大哥特别吩咐我的,要我在看灯笼的时候千万要照顾好了你。你怀着孩子,走起路来那怕磕磕绊绊也是不行的,千万要当心。”
叶静宜看见巫玉珍也是这么挽住了她的手臂,就回过头来,看着叶惠容和池玉屏说道:“娘,我是被奶奶和嫂子看住了。你们自己走路可要小心点。天已经开始有些暗了,你们脚下当心点。”
池玉屏笑盈盈看着叶静宜,说道:“你就安安心心跟奶奶和你嫂子走在前面吧。我们不要紧的。”
话刚说完,就听得张秋桂说道:“娘,我来搀着你。”接着就挽住了池玉屏的手臂,跟在老太太她们后面走了出去。魏倩如也是挽住了叶惠容的手臂,跟着走了出去。
一时间就看见玉儿、瑜儿、珍儿、玲儿、琴儿等几个稍大些的侍女,分别挽住了冷文英、冷文华、萧爱玲、龙宝妹、汪晓娣等人的手臂,一对一对地走出去。
张夏莲和琪儿、瑶儿、瑾儿等几个侍女则是三三两两走在后面。
一行人由老太太带着头,说说笑笑、熙熙攘攘、迤迤逦逦地离开西院,来到了中客堂前的大庭院。
走进大庭院,站在前客堂后门走廊的拐弯处,只看见整个大庭院里早已被灯笼照得红彤彤的一片了。再仔细一看,只看见在大庭院四周的走廊里,每条走廊都分别挂着四盏彤红彤红的八角大灯笼,而且在每盏灯笼的八面稠绢上都绣着一幅彩色的图画。
叶静宜立刻高兴得喊叫了起来,说道:“噢!奶奶,真好看!真喜庆!真是过年的样子呀!”
老太太笑着说道:“高兴就好!高兴就好!奶奶就是想要让你们高兴。”
叶静宜对老太太说道:“奶奶,我记得小时候,你总是跟我们说这些灯笼上面绣着的故事的,听起来可真有意思了,不过现在时间长了,有些故事我已经记不起来了。”
老太太笑着看着叶静宜说道:“你那时候还小,怎么可能记得住这么多呢!你现在想要听,奶奶再给你讲就是了。这十六盏灯笼可是当年这院子造好以后,特意去买来的。每一盏灯笼上绣着的图画说的就是一只典故故事,蛮有意思的。就说我们这头上面的这一盏灯笼吧,上面绣着的是一则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北方的匈奴总是侵犯边庭,汉朝皇帝为了和缓边事,不再打仗,就在皇亲国戚中寻找长得美貌漂亮、又有才干的女子,派她们到匈奴国去和亲招蕃,息事宁边。听说这个王昭君是当时长沙王的女儿,人长得漂亮,文化也好,头脑也好。自她嫁到匈奴以后,朝廷和匈奴就不再打仗了,做了亲家了。”
“奶奶,照这么说来,自古以来女子也有办大事情的了?”叶静宜这么问道。
老太太笑着说道:“那当然。历史上有能耐的女子可多啦!宋朝时候抗金大元帅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也算是一个。听说梁红玉原本是个妓女,后来嫁给了韩世忠,协助他一起抗金,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也就千古留名了。还有一个李清照,是个才女,诗写得很好的。她有一首诗写得特别的好,说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时候国家遭受靖康之难,她极力主张抗金,收复中原。”
听了老太太背的诗,巫玉珍在一边说道:“静宜妹妹,我们奶奶其实也是一个女才子,肚子里知道的典故故事可是很多很多的。我也曾经听奶奶说过很多故事的。奶奶还很会背诗的。”
老太太朝巫玉珍看了看,笑着说道:“我读书是没有你们读得多,就是平时闲空下来的时候喜欢看看书,就这样捡了一点文化知识,跟你们是不能比的。”
张肇基走过来,笑嘻嘻对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