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畅所欲言众亲戚细商大计(2 / 4)
“四妹的想法我也赞成,让乡亲们由绘画书法而学会绣花赚钱,这可是很实惠的事情。”
看见孙儿孙女都这么坚持,老太太就说道:“你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不过一时之间还是没有办法答应你们,还得容我们商量。我还是那句话,你们的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是做事情的本钱。”
看见老太太这一次没有拒绝,张瑞福就笑嘻嘻说道:“谢谢奶奶!你们就商量吧。我也算是提前报到了。你们到时候告诉我。我也就是想要谋一份差事,散散心,免得总是关在家里闷得慌。”
张秋桂也说道:“有些事情做做,究竟是好事情,否则也是虚度光阴,百无着落的。”
张肇基看见儿女们这么坚持要求,就笑嘻嘻说道:“想不到我们大人的事情,倒是被你们小字辈的先是未雨绸缪、抢了先机了,听说静宛也有这个想法,也想要做一个业余老师?”
张秋桂说道:“爸爸,你是每天都要到船厂里去上班的,家里的有些事情不知道。其实最近大家心里的想法可多啦!比如说吧,二叔和四叔都打算要到学校里去教算术珠算。他们俩的算盘可都是打得呱呱叫的!铁算盘。一个是我们家里街面店铺里管账的,一个是自己家里管账的,这打算盘的水平你是知道的。富叔和贵叔他们俩都在计划着想要把他们饲养花草树木的手艺教给乡亲们。现在外国人和有钱的中国人建造了那么多的花园洋房,他们总要栽种花草树木和饲弄花草树木的花匠的吧。这样一来,乡亲们不就又多了一个挣钱的门路了吗?我到觉得这些想法都是不错的,来得实在,见效也快。大人小孩都是适宜的。”
看见张秋桂说得这么头头是道的样子,张肇基笑嘻嘻说道:“你倒还满打满算了起来了。做事情难道就这么容易简单吗?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
看见张肇基没有把张秋桂的话当一回事情,巫碧卿就接话说道:“亲家老爷,你可别小看了四小姐。我倒认为四小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文化教育对于小孩子是可以的,而像园艺、绣花、算盘之类的实用知识,对于大人却是很有用的。确实是既实用,又见效快的手艺。我们不妨可以考虑考虑。”
叶杏林也“嗯哼……嗯哼……”轻轻咳嗽了两声,朝大家看了一眼,说道:“秋桂妹妹的想法倒是提醒我了。这园艺课和书法绘画绣花课都是需要花园苗圃的,到时候我们医院和学校里的花圃花园就可以让大家实习园艺和写生画画的。我以为这两件事情倒是可以考虑的。富叔和贵叔的作用恐怕要更大了。”
看见叶杏林又有些咳嗽了,徐蕙兰就赶紧走过去,一边把茶杯递到他手里,让他喝茶,一边轻声说道:“又咳嗽了。是不是累了?要不去躺一会儿。”
叶杏林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摇了摇头说道:“没事。不要紧的。你不用着急的。”
老太太接着叶杏林的话说道:“实用倒是实用的。条件也是有的。不过要是真的办了这么几个班级的话,那么锦文、翰祥和肇郛他们这几个管学校的人不就要太忙了吗?”
魏锦文接话说道:“老太太,我们办惠民学校的宗旨是要帮助四邻八乡的乡亲们解决一个穷字。忙一点倒是不要紧的。办小学是解决乡亲们的孩子没钱上学的问题。办园艺班、书法绘画绣花班和珠算班,倒是可以让那些上了年纪的乡亲们能够学到一门手艺,可以尽快挣钱,生活过得好一些。我以为其实这是殊途同归的道理,都是要帮助乡亲们解决贫穷问题。我看这个事情是可以考虑的。”
杨翰祥也说道:“最近几年很流行平民教育的想法。我以为平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实务教育。平民教育除了教文化,还要教技术,比如花艺、农艺和手艺什么的。我们不妨也可以试一试,先办一两个实务的平民业余夜校班级,积累经验以后,再因地制宜地开展。”
叶杏林看见魏锦文和杨翰祥都这么说了,就又是“嗯哼……嗯哼……”咳嗽了两声,看着张肇郛说道:“我看锦文大哥和翰祥大哥的想法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接下来就看三叔怎么考虑了。学校一旦建成以后,日常事务是有三叔管的。我们还是听听三叔是怎么想的吧。”
看见叶杏林点了自己的名了,张肇郛就说道:“孔夫子早就说了,有教无类。照我的理解也就是教育应该是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对象的。既然孔夫子是这么说的,那就办一些务实性的技艺班也是可行的。至于讲到平民教育的想法,我也认为这是一种很实在的观念。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太落后了。穷人太多了。平民教育的想法,也就是要普及贫民教育的意思。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倒是跟这种思想不谋而合了。我们所要办的惠民学校其实也就是一所基本不收钱的平民学校。刚才翰祥讲的先是积累经验,然后因地制宜逐步开展的想法,我以为蛮好的。刚开始谁也没有经验,着急不得的。大家把我和碧卿、锦文、翰祥推荐出来办学校以来,我想的很多,一是怕自己才疏学浅,担当不起;二是我的文化水平不高,跟碧卿、锦文和翰祥相比有点儿像是滥竽充数的感觉。不过既然已经是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