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开工典礼叶杏林慷慨陈词(3 / 4)
后抬起双手稍微往下压了一压,做了个要求乡亲们不要说话的手势,笑嘻嘻说道:“乡亲们,街坊邻居们,朋友们,大家好!我首先代表站在我身后的我的这些志同道合、休戚与共的亲戚朋友,向今天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惠民学校和惠民医院开工典礼的四邻八乡、远远近近、方方面面的乡亲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说到这里,他就自己带头鼓起了掌。
站在台下的乡亲们也都“噼里啪啦”地鼓起了掌来。场面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掌声停息下来,张肇基又说道:“乡亲们,街坊邻居们,这几年来,我的这些志同道合的亲戚朋友们总是在想着要为地方上的乡亲邻居们做一件好事情。今天我们这个梦寐以求的愿望就要实现了,那就是我们几家共同集资,准备建造一所惠民学校和一所惠民医院,惠济乡里,惠泽民生。为什么要叫惠民学校和惠民医院呢?意思就是说,一旦学校和医院造好了以后,凡是四邻八乡到这所医院里来看病的穷苦百姓,我们一律不收钱,凡是四邻八乡到这所学校里来读书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我们也是一律不收钱。穷人来看病和读书,我们分文不取,义务看病、无偿送药、提供书本、免费读书。总而言之是为穷人服务,为穷人办事。你们大家欢迎不欢迎啊?”
张肇基在当地远近闻名,声望很高,主席台下立刻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待得乡亲们安静下去,张肇基就走到了叶杏林的身边,把他请到了主席台的前面,大声说道:“乡亲们,你们大家都认识他吗?他就是我们这一次建造惠民学校和惠民医院的发起人,是刚从西洋留学回来的医学博士,我的侄子,叶家的二公子叶杏林先生。”
台下又是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对叶杏林表示欢迎。
张肇基接着又把徐蕙兰和叶杏园请到主席台前面,跟叶杏林站在一起,对大家介绍说道:“这一位是大家已经很熟悉的叶家大公子、我的大侄子,名叫叶杏园,医术得之家里世代祖传中医。这一位是叶家的大少奶奶、我的大侄媳妇,名叫徐蕙兰,是我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外国人办的现代化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今后惠民医院就有他们三个人共同负责。请大家鼓掌欢迎!”
台下立刻就响起了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介绍完了叶杏林、叶杏园和徐蕙兰,张肇基又把巫碧卿、魏锦文、杨翰祥和张肇郛请到主席台前面,又对大家逐一介绍说道:“这三位是今后惠民学校的负责人。这第一位是巫家的公子名叫巫碧卿,西洋留学回来的大律师。这第二位是魏家的大公子,名叫魏锦文,是圣约翰大学的教授。这第三位是杨家的小公子,名叫杨翰祥,也是圣约翰大学的教授。这一位是我的三弟,名叫张肇郛。往后关于孩子读书的事情,你们就找他们几个好了。”
主席台下又是响起了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等到乡亲们的掌声和欢呼声停歇下来,张肇基才说道:“乡亲们,街坊邻居们,下面请我们这一次为民造福事业的发起人叶杏林先生给大家讲话。”
台下又是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叶杏林也是学着张肇基的样子,很有绅士风度地站直身体,朝着正前方、偏左方和偏右方分别弯腰九十度鞠了躬,也是抬起双手稍微往下压了一压,做了个要乡亲们安静下来的手势。
等到掌声停歇下来,叶杏林才笑嘻嘻说道:“乡亲们,邻居们,大家好!在你们面前,我是属于小字辈,按理讲是没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说话的。不过站在我身后的各位长辈、大哥大姐和嫂子兄弟们把我公推出来,要我担任这一次为民造福事业的发起人,我就只得站在这儿,跟大家简单地说几句。我想要对大家说的是,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去办商店,办工厂,或者办其他什么能够赚钱的事业呢?这是因为我们知道这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乡亲邻居们生活得太艰辛了。你们很不容易。而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最为关心的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什么呢?就是老百姓的衣食起居,医疗卫生,读书上学等等。这么多年来,我们总是看见乡亲邻居们为了不能给自己生病的孩子进医院看病而痛苦,为了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进学校读书而犯愁。贫穷不仅使得你们的孩子生了病看不起医生,也使得他们无法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只能祖祖辈辈背朝青天面对黄土地在地里种地。当然,当农民也没有什么不好,同样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有文化的农民和没有文化的农民,哪一个好呢?那当然是有文化的好。文化是办一切事业的基础。乡亲们,假如你们的孩子在我们的学校里读了书,有了文化,他们可以看书、看报、写信、记账。假如他们再要进步的话,小学毕业以后能够继续读中学、读专科、读大学,将来做一个护士,做一个医生,做一个教师,或者是做会计。那有什么不好呢?农业可以使我们吃饱肚子。文化可以使我们脱离贫困。我们这几家亲戚集资办这么一所学校和这么一所医院,目的就是要让穷人有病可以到我们医院来免费看病,让穷人家的孩子能够免费进我们的学校念书,将来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总而言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