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满口答应老太太延引文洲(3 / 4)
严重。总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想要他们好。这也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汉姆接话说道:“这其实也是你们中国人的一种美德,一种文化传统。我觉得蛮好的。现在是老的时时处处关心小的,将来是小的时时处处关心老的。就是这样,一代人传承一代人,世代相传。”
老太太客气地说道:“汉姆,你这可是把我们中国的事情说得太好了。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一代接着一代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祖上传下来就是这样的。”
白木康夫接话说道:“老太太,您的这些话倒使我茅塞顿开了。你们中国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才是你们中华文化世代相传的根源啊!你们孔夫子就曾经说过,幼吾幼,老吾老。您现在是说你们中国人讲究望子成龙,养儿防老。这其中可是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的。一个如此深刻的道理却在您的嘴里随口说了出来,可真让人佩服。希腊文明异化了,两河文明没有繁荣,尼罗河文明已经衰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你们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完完整整延续了下来。我看归根结蒂是因为世代相传的原因吧!”
听到白木康夫说到了四大文明古国,张肇基就兴趣来了。虽说他读书不多,对于文明什么的也都是一知半解,不过他的个性特点就是好学,而且是善于在同别人的对话中吸取知识,所以对于一般的话题,他都能够搭上几句,引出你的话来,以便自己吸取。他现在一边端起茶杯喝着茶,一边听着白木康夫和老太太的对话,一边又整理着自己的思路,接话说道:“白木先生,我看这文化两个字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说得清楚的。这可是一门学问,一门全世界最为博大精深的大学问。她可是有点儿包罗万象、无所不在的意思。据我的理解,所谓一国之文化,大概归根结蒂是在于一国之人民的心里,在于一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据我的理解无非就是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你说我说的是吗?”
看见张肇基把一国之文化理解得这么浅显易懂,白木康夫就笑着说道:“张先生可真是个百科全书似的人才啊!什么事情到了您的嘴里可就变得明白易懂了。您讲的不错。一国之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归根结蒂是在她的民众之中,是在她的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出来的。”说到这里,白木康夫就拿起了自己手边桌子上的茶杯,说道:“譬如就说这喝茶吧,我们日本人的茶艺其实就是从你们中国的茶道流传过去的,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这茶道,或者说茶艺,要是没有民众普遍地喝茶饮茶,也就形成不了什么茶道和茶艺了,更是形成不了茶文化。这茶文化恰恰就是你们中国人传布到世界各地的中华优秀文化之一。张先生,你说我说的对吧?”白木康夫最后又是这么谦虚地问了一句。
“切磋!切磋!大家切磋而已。其实我也不懂什么的,随便说说而已。”张肇基谦虚地回应着白木康夫,然后他又指着坐在一旁,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说话的巫碧卿、魏锦文、杨翰祥和池玉明几位,说道:“我就比他们几个大了几岁,要说文化修养其实是远远不如他们的。他们可都是大学生、教授、学者、大知识分子,肚子里的墨水比我可要多得多了,还是让他们都说说吧,让我也跟着长长见识。”
看见张肇基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了,魏锦文赶紧摇着手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其实刚才亲家老爷已经把民族文化这个问题浅显易懂地说明白了。说得很好。真的很好。”
张肇基却还是说道:“说说就说说,你们几个都陪着白木和汉姆说说。他们俩可都是对中国文化蛮感兴趣的。还有肇础、肇郛,都跟着谈谈,交流交流,热闹热闹。”
汉姆说道:“老太太刚才说的中国人喜欢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的做法,我看这仅仅只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之一。我以为这可以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文化,或者说是养育文化,也就是你们的孔圣人所说的尊老爱幼。白木先生所说的茶文化,我以为是一种饮食文化。听说这茶道茶艺是来源于中国的佛教寺院,是和尚们发明出来的。我看这倒是大可研究的。它为什么会发扬光大,以至流传到了外国,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另外,我以为一国之传统文化其实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他在一国之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是要处处体现出来的。譬如这穿衣服吧,你们东洋人日常衣着的代表作是和服,他们中国人日常衣着的代表作是长袍马褂、中山装和旗袍。暂且我们不在这里评说他们孰优孰劣,而就他们的形制特点而言就已经各不相同的。假如再加进我们欧洲人常穿的所谓西装便服,那么在眼前就有三种服饰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都是人而在穿着上却出现了如此的不同呢?我以为只有搞清楚了这种差异的根源,我们才能够来探讨民族传统文化。你们以为我的观点如何呢?”
经了汉姆这么一说,白木康夫竟然一时无从回答了。倒还是他的夫人松本良子来的反应快些,她闪动着漂亮的眼睛,朝张肇基笑眯眯瞟了一眼,才笑嘻嘻、慢悠悠说道:“我想汉姆先生提出的问题其实在中国的一本叫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