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团圆过年沈家庄险遭灭门(3 / 4)
也大了,也就不常回去了。我的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我都回去的。那时候,我的曾外祖母、姑奶奶、姑妈、舅舅和姨妈家里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我们家乡是水乡,经常遭受水灾。我们也穷,接济不了他们。后来,我们好些了,也寄回去了钱。他们回信说,日子过得好些了,不用我们寄钱。我们也就寄得次数少了。这几年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嗨!到如今我真不知道我的这些亲戚们都还过得好吗?我的九泉之下的亲人们啊,我可真想你们!”
说到这里,老太太低着头,泣不成声地痛哭了起来。
屋子里立刻响起了一片“唏唏嘘嘘”的抽泣声。
这时候,张肇基、张肇础、张肇郛、张肇泰、冷文英、冷文华、萧爱玲、张瑞福、巫玉珍、张瑞安、魏倩如、张瑞康、张秋桂、张春梅、张春兰、张芷若,还有沈根宝和龚美姝夫妇、沈云宝和贺国璋夫妇等,得到消息都赶了过来。他们一个个跪在了地上,流着眼泪倾听着老太太的泣诉。
沈根宝、龚美姝、沈云宝、贺国璋和萧爱玲五个人哭得最厉害。他们都是老太太的直系亲戚。
魏锦文、杨翰祥、池玉明、何崇仁等几个人也都跟了过来。
“娘,外公家里一家人被强盗灭门的事情,你好像从来也没有这么详细说过呀。”张肇基这么说道。
老太太哽咽着说道:“惨!太惨了!刚才还是一家人在高高兴兴吃年夜团圆饭的,顷刻之间就灾难降临了。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眼看着一家人没有了。整个庄子煞那间就变成了一片火海。我亲眼目睹的。就是因为太惨了,我才不想说的。我那时候四岁不到就带着弟弟逃难流浪,要饭吃。你们舅舅那时候还小,根本就不会吃饭。我把要来的饭或者粥,嚼碎了给他吃,结果他还是留下了终身的病根,经常吐血,没有能够活得长久。要不是阿含的太爷爷太奶奶良心好,收留了我们,恐怕我们是活不下来的。沿着东流的河水漂流到了东海大洋也说不定。唉!我至今还记得起来,我的太奶奶、爷爷、奶奶、叔公、叔婆、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姑们的音容笑貌。我每次想起这件事情,半夜里就会被恶梦惊醒。”
魏玉如流着眼泪,轻声说道:“老太太,那你的文化水平怎么会这么高呀!一般人都及不上你。”
老太太看了看魏玉如,抹了一把眼泪,说道:“回想起来,我们娘家在街上开了几爿店,又在自己庄子上办了一所家塾,把附近村庄的孩子们都招进来读书,是个以儒经商、以商养儒的人家。日子过得很安定,枝繁叶茂的。我们娘家人都是有文化的。我自小受到他们的熏陶。我记得我刚开始学习说话的时候,我的奶奶和太奶奶就开始教我背诵唐诗宋词了。我记得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居易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一首诗。我的奶奶和太奶奶空闲下来就是看书写字。我就受了她们的影响,自小喜欢这些东西。到了三岁不到的时候,她们就专门给我准备了一张小桌子,让我站在地上,开始教我学习写毛笔字。我记得我第一个学习写的字是一个永字,是我的太奶奶亲手给我写的字样。我就学着她的字样写。写一会儿,手酸了,就休息一会儿,再接着写。旁的什么东西都不想玩了,一门心思钻进了写字里面去了。我的太奶奶和奶奶也就耐心地一点一横一折一勾地教我。后来,她们看见我毛笔拿得很像样子了,手也不发抖了,就开始让我临帖写字了。我临帖写字的字帖也是有我的太奶奶和奶奶自己亲笔写的。我记得好像都是她们自己亲手抄写的《三字经》和唐诗宋词。她们一边教我怎么写字,一边又教我背诵《三字经》和唐诗宋词。字会写了,《三字经》和唐诗宋词也就能够背得出来了。我现在背诵唐诗宋词的功夫,就是那时候我的太奶奶和奶奶给我打下的基础。我就一辈子受用到现在。嗨!那时候,我是多么幸福啊!可是谁知想居然会是过眼云烟,就像是一场梦。”
蔡淑英看着老太太,说道:“怪不得老太太的文化功底这么好,原来是自小就打好了基础的童子功。”
老太太说道:“小时候在娘家学到的那些东西,要是扔了也就扔了,我却是没有扔。到了阿含他们家里以后,我每次看到什么纸张都要仔细看了很久才舍得扔掉的。阿含的太爷爷、太奶奶、爷爷和奶奶,看见我是识字的,也不想让我就此荒废了。他们看见什么书籍或者是什么报纸,都要拿回家来给我看。我就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了一点儿文化知识,到现在也能够看看报纸书籍。”
张肇基问老太太说道:“娘,我记得你好像藏着你跟你的外公外婆姑奶奶他们几家人合影的照片的,里面还有好些舅舅、舅妈和姨妈的。曾祖奶奶、太祖奶奶等人的相片好像也有的。这些照片还在吗?”
老太太看了看儿子,说道:“这些照片可是我的命根子,我保存得好好的,常常拿出来看的。”
叶惠容看着老太太,轻声说道:“娘,你心里装着这么多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你早就应该对我们说了,可以让我们也是常常记在心里,反思过去,想想现在。祖先的为人处事可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儒经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