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触景生情徐蕙馨隐痛难忍父(3 / 4)
一面说道:“对不起!我真的不应该这么跟你说的。我已经有了婚约了!是我爸爸在我小时候给我订的婚约!请你原谅!”哭着哭着,就昏厥了过去。
起先听徐蕙馨说她是有婚约在身的时候,池玉明的心里是有些责怪她的,埋怨她既然已经有了婚约,还来跟她说什么“我要嫁给你”之类的话。可是现在看见她已经伤心得昏厥了过去了,心里立刻就明白了,她心里一定是不愿意这一门婚约的。就扶起了她,一边“蕙馨,醒醒……!蕙馨,醒醒……”地叫喊着,一边又使劲地按住了她的人中,想要把她唤醒过来。可是徐蕙馨却久久醒不过来。
池玉明的妈妈听到消息,赶了过来,还叫下人去拿来了一盆凉水,一下子倒在了徐蕙馨的脸上,这才使她悠悠苏醒了过来。可是一醒过来,她又是一阵子猛哭。池玉明和他的妈妈,还有后来赶过来的池玉明的爸爸,几个人一起无论怎么劝也劝不住她的痛哭,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她哭个不停。
等得徐蕙馨哭得缓过了气来,在他们的再三盘问下,她才对他们说出了自己婚约的由来。
徐蕙馨的父亲和她的未婚夫何崇仁的父亲,自小就是好朋友。徐家开着一家绸缎庄,家境可算小康。何家开着典当铺,家境好于徐家。两个人长大后都分别继承了各自的家业。徐蕙馨的父亲却不善经营,没有几年功夫就把祖上留下的绸缎庄搞到了捉襟见肘、行将破产的地步。何崇仁的父亲得知消息后,立刻伸出援助之手,不仅给他们的绸缎店注入了新的资金,又引荐了好些客户,还指点帮助徐蕙馨的父亲经营赚钱,使得他们家的绸缎庄不仅得以起死回生,而且还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较大的发展,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了起来。可是过了没有几年,何崇仁的父亲竟然会因为偶感风寒而一蹶不振,才三十来岁就一命呜呼弃世而去。弥留之际,徐蕙馨的父亲就像亲兄弟一样始终守在他的身边。何崇仁的父亲就把他的家业连同一家老小全部托付给了他,并且还说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心愿,就是要她父亲答应把徐蕙馨许配给他唯一的儿子何崇仁,以便两家并一家,方便他对于绸缎庄的经营管理。出于自小结下的情同手足、患难与共的情义,徐蕙馨的父亲当然当即就一口应承了他。料理完了何崇仁父亲的丧事,徐蕙馨的父亲回到家里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却立刻遭到了徐蕙馨母亲的坚决反对。她认为即使是莫逆之交的朋友,向来也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因而在他去世以后,在家业家庭方面给予照应帮助,都是应该的。但是要把年龄尚幼的女儿也一起连带进去则是不合适,不应该的。她还认为儿女婚事应该由儿女们长大后自己作主,而根本原因是她也知道何崇仁自小就是多病多灾、病病蔫蔫的。
对于妻子的想法,徐蕙馨的父亲虽然也觉得在理。但是出于对逝者的承诺,他只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当时徐蕙馨只是刚刚在读小学,对于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懂得多少的。可是此后随着年龄的长大,徐蕙馨渐渐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情了,也就总是想方设法地回避跟何崇仁面对面地见面。有时候何崇仁到他们家里来时,她不是把自己独自一人锁在房里不出来跟他见面,就是提前借故离家出走,跟他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对于女儿的这个态度,徐蕙馨的父母心里都是十分明白的,但是由于夫妻俩的观点本来就是大相径庭、说不到一块儿去的,因而这件事情也就一直拖了下来。
今天早上,徐蕙馨收到了入学高中的通知书。她父亲就指责她不应该瞒着父母考高中,又要求她放弃读高中,尽快跟何崇仁完婚,还说这么做是为了要给何崇仁冲喜,使得他的身体能够好起来。倔强的徐蕙馨没有扔下任何一句话,就气咻咻地离开了家里,来到了池家,寻求帮助。
听了徐蕙馨的这么一番话,池玉明父母的心里立刻就明白了,原来她是看中自己的儿子了。当然他们也是认识何家的,也知道何崇仁的家底和他本人的情况的,再仔细看看眼前婷婷玉立、俊俏可人的徐蕙馨,他们也都打心底里替她感到了一点惋惜。可是事关自己儿子,他们也不能多说什么。
顿了顿,池玉明的母亲既像是同情又像是劝慰般劝说徐蕙馨,说道:“蕙馨姑娘,我看你就这么认了吧!自古以来又有多少门婚事是真正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呀!祖祖辈辈的女人们,哪一个不是被那三从四德的枷锁锁住了嫁到夫家的呀!即使男人是一个缺胳膊少腿或者是瞎子聋子的,你也得跟着人家过一辈子!这就是我们女人的命。你是犟也犟不过来的。现在虽说已经是民国了,可是这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改得了呢!更何况你父亲对逝者是有了承诺的。”
听了池玉明母亲的这一番话,徐蕙馨又是绝望地哭了起来了。
看着徐蕙馨哭得实在伤心,池玉明的父亲倒不免有点儿同情和怜悯起她来了。再看了看站在一边愁苦着脸的儿子,他又觉得要是真的这个样子对待他们的事情,那就不免有点儿对他们太残酷了,于是就说道:“蕙馨姑娘,你先别哭。我想这件事情咱们可得从长计议才好。我想现在既然已经是民国了,那就应该是婚姻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