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盛世奇缘 > 第三十四回,槐氏害人反害己

第三十四回,槐氏害人反害己(1 / 3)

第三十四回,槐氏害人反害己 寇潜蒙冤入牢笼

仁和县的学馆里,老先生在给学生上课。寇云龙、曹文豹等十多个学生听讲。

老先生讲完课对学生说道:“我给你们出几道题目,可以在这里互相研讨。三天之内,必须交上答卷。要引据论证,条理清晰,笔墨流畅。一,为臣者,何以为‘忠’?二,为子者,何以为‘孝’?三,孔子曰:‘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指的是什么?四,秦始皇因何能把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吞并,统一为大秦帝国?你们可以讨论了。”

学生们仨一伙,俩一块的讨论着。寇云龙和曹文豹在一起。

寇云龙道:“我认为‘忠’,应该是指对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而言,并非仅对君王一人。其实,这两者是统一的。如果,不分是非,惟命是从,就是愚忠。愚忠是不利于社稷安稳,江山牢固,百姓安居乐业的。愚忠对帝业同样是有害的......遗憾的是,当政者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为此牺牲的有识之士,大有人在......”

曹文豹道:“对,这‘忠’字,真值得研究。各朝代的开国皇帝,那个是忠于前朝皇帝的?果真如此,就不会改朝换代了。”

寇云龙道:“是这样。所以,‘忠’应该是有前提的,就是君主能真正代表国家和民众利益时,臣子的‘忠’才有意义。”

曹文豹道:“对,做臣子的,就要像魏征那样,无私无畏才好。”

寇云龙道:“可是,皇帝并非都像唐太宗那样,肯纳臣谏......”

曹文豹道:“你怎么理解‘孝’?”

寇云龙道:“‘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奉养和顺从。也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奉养和顺从就是‘孝’。”

曹文豹道:“对父母的尊敬、奉养是应该的。这‘顺从’就值得研究。如果父母的主意不对,怎么办?”寇云龙道:“只能无条件的服从。”

曹文豹道:“否则就是不孝?”寇云龙道:“当然。”曹文豹道:“我们还以唐太宗为例,他父亲并未立他为太子,他却违背父亲的意志,杀兄夺权,逼父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这算什么?”

寇云龙道:“我认为,对他父子关系来讲,不能算孝。但是,对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也许更有益,因为他的才干远优于他的父兄。”曹文豹道:“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曹文豹道:“你说说‘益者三友’。”寇云龙道:“益者三友,指的是:结交正直的人、诚信的人、博学的人。总之,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曹文豹问道:“那么,‘损者三友’呢?”寇云龙道:“结交惯于逢迎,不正直的人、花言巧语,言而无信的人、夸夸其谈,无真才实学的人。结交这样的朋友是有害的。”

曹文豹道:“我们属于哪一类?”寇云龙道:“自然是前者啦!不过,我觉得‘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都是从自我利益出发,只想索取,不愿付出,所以是自私的。”

曹文豹道:“有道理。”

寇云龙道:“我们这些论点都似乎是离经叛道的歪理邪说。在答卷上,还是要以孔夫子教导为准。”

曹文豹道:“秦帝国的建立,是因为有张仪连横的作用,以及吕不韦和李斯对秦始皇的辅佐。”

寇云龙道:“也不尽然。还因为秦孝公时期,公孙鞅也就是商鞅的变法,打下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强盛。所以,一个国家要进步,要富强,必须变。墨守陈规是不行的。不进则退。和别国的距离就会越拉越大,只能被动挨打,乃至灭亡。从远古到今朝,所有进步,无一不是变来的。变即改也......”

曹文豹道:“商鞅应该是个大功臣,却遭到车裂的悲惨下场。”

寇云龙道:“那是因为当时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未能循序渐进,兼顾各阶层的利益,而激发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但是,虽然受到保守势力与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和反对,还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的推动作用,使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他二人成莫逆之交的基础就是志同道合,并非性格一致。寇云龙较为沉稳内向,善思考。读书过目不忘,勤奋扎实。曹文豹则相反,性格急躁外向,学习并不勤奋,但人很聪明,有个性。对武艺更感兴趣,自小习武,十几岁就考中武举。这可能与他二人的家庭有关。

槐氏每月有寇云龙给的四两银子,正常消费是足够的,她却入不敷出。他好吃好喝好享受,这追求是无止境的。如不能自我控制,计划使用,多少银子也能花掉。她总觉得钱不够花,经常当东西补充她的花费。

她正在翻箱倒柜的找东西时,邹婆子提着卖花的箱子进来。槐氏道:“邹嫂子来了,坐下吧。”邹婆子道:“哟,二奶奶这是在找啥呀?”

槐氏道:“找东西去当。少爷每月只给我娘两个四两银子,哪能够用!没办法,只好当东西。”

邹婆子道:“这四两银子,看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