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新生儿十指紧握老(1 / 2)
第十二回,新生儿十指紧握 老道士妙手回春
黎素娘把婴儿的手拽出看婴儿双拳紧握,怎么也弄不开。她大惊失色地道:“这手怎么伸不开!”大家围上来,吃惊地观看。
稳婆道:“我接了大半辈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手。真是奇怪!”
黎素娘道:“这不成残废了吗!”眼泪扑簌簌流淌下来。梁氏劝道:“二夫人别上火,以后找太医治治,会好的。”
高廷赞兴高采烈地进房来。见状吃惊地问:“今日幸得男孩儿,是大喜之事,为何个个面带愁色?”黎素娘擦着眼泪。梁氏道:“王爷,这小公子样样都好,就是双手不能伸开。”
高廷赞让她把孩子抱给他看看。他捏弄婴儿的双手,果然伸展不开。长叹道:“唉!我高某几时作的孽,屡遭惩罚!”难过地落泪。
黎素娘泪流满面。
高廷赞劝道:“你也不必伤心,这也是命里注定。保养身体要紧。”黎素娘泣不成声地说道:“妾对不起老爷......这孩子将来,文不能握笔,武不能持枪......不是个废人吗......”高廷赞安慰道:“这不是你的过错,好歹也是一条根苗。万一能遇到神医,也许能伸开,不必着急。”黎素娘道:“但愿神佛保佑,不让他终身残废。”
满月之后,婴儿的手仍然伸展不开。高廷赞和黎素娘都怕影响对方情绪,当面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背地里暗自流泪和伤感。
高廷赞在凉亭内闷坐。丫鬟领着小高梦鸾来到面前。高梦鸾道:“爹在这儿乘凉,叫女儿好找。”见父亲闷闷不乐,问道:“爹,你怎么不高兴啊?”高廷赞道:“没有哇!”把女儿搂在怀中,问道:“你找为父何事啊?”高梦鸾机灵地略加思索,说道:“爹爹教孩儿那四个字,忘了上边两个,找爹爹问问是什么,爹记得吗?”高廷赞道:“那四个字是‘知足常乐’。你是忘了‘知足’二字吧?”高梦鸾道:“爹爹既然记得知足,为什么不常乐呀?”高廷赞这才明白女儿的用意,笑道:“哈哈!我女儿真是超凡啊!小小年纪,如此聪慧。若是男孩,必成大器!”高梦鸾道:“女孩儿就不能成大器吗?花木兰不是大器吗?我姥姥不也是大器吗!”高廷赞亲着女儿。
这时,郑昆来禀报,说他在街上听说有个道人,能治百病。曾经治好一个两腿连在肚子上的婴儿。高廷赞高兴地道:“有这样的神医!”郑昆建议把他请来,给小公子治病。高廷赞问他这道人在哪里?郑昆道:“据说是走江湖的,身无定处。”高廷赞道:“这就难了。你把其它事情放下,带人去找一找。”
郑昆领命而去。他带领两个家丁到处打听道人的下落。走到“仁义当”门前。见众人围观着什么,向前一看,是几个打手在打一个人。一个人站在台阶上高喊:“着实打!”
郑昆走到一位老者面前,问道:“这些人为什么打人?”老者指着台阶上的人说道:“那人叫贺新。刚到此地时,贫困潦倒。仗着拳脚的本事,欺行霸市。不知怎么发了财,开起当铺。听说相府的总管是他干爹,仗势欺人。”
郑昆又问:“不知打的是什么人,为了什么?”老者道:“打的是个道人。那贺新让道人相面,道人说他脸色灰暗,纹理不祥......将来恐有灾祸临身。贺新听后大吃一惊,问道人有什么办法解救?道人说,只要痛改前非,行善积德,做些好事,把昧心钱还给人家,就可转祸为福。贺新听后大怒,说那道人胡说八道!抡起拳头就打道人。那道人有内功,一动不动的让他打。贺新的手打痛了,唤来这些人把道人揪住,拽到门外一块儿打。”
贺新高喊:“给我把他捆上!”
郑昆估计这道士可能是自己寻找之人。挤向人群,喝道:“快住手!”贺新骂:“你他妈的少管闲事!”郑昆道:“我是奉王爷命,来请这位道士的。”贺新问:“哪个王爷?”郑昆道:“镇国王。我是王府总管。”贺新本是个依权仗势,巴结权贵之人,摆手让打手退下。他下了台阶向郑昆陪礼,说道:“在下有眼不识泰山,总管恕罪!”打拱退入铺内。
郑昆扶起道人,跪下道:“道长,小人奉主人之命,到处寻找仙驾,不想在这里相遇。”道人道:“快起来!找我何事?”郑昆道:“我家小公子双手紧握,不能展开。主人命我来请道长过府诊治。”
道人随他到了镇国府门前。郑昆让家丁陪道长少等,他去禀报王爷。
高廷赞在前厅焦急地等候消息。郑昆高兴地前来禀报道:“千岁,大喜呀!那道人请来了。”高廷赞大喜道:“快请他进来!”
郑昆出了府门,说道:“道长,王爷请你进去。”道人不悦道:“贫道乃江湖散人,非辖非管,你王爷唤我不动。既是请贤求医,就该宾礼相待。叫你主人亲自迎接,不然我就要走了。”
郑昆又返回前厅。转告了道人的话。高廷赞道:“他也太傲了!”郑昆道:“艺高人狂,也是常理。千岁不妨迎他进来。”高廷赞遂起身,跟随郑昆出门。向道人打拱道:“高某未曾远迎,失礼了!道长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