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军中定奇策(1 / 6)
水流缓缓地从他身边流过。它撞击着岩石,发出丁丁咚咚的响声。冰凉的水滴溅上刘羽轩的脸。他从昏迷中慢慢醒来。
“这是哪儿啊!”。
只见苍松翠柏,土坡清泉,好一个清净的所在。
他动了动身子,马上发觉他竟然赤身裸体地躺在一块岩石上。他羞怯而又惊讶,努力的回想着先前发生的事情。
“哦,我在那个奇怪的山谷里迷失了!可我明明穿着衣服,怎会光着身子躺在这里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反正这儿也没人。我先找找看,有什么东西可以遮羞的。”
他站起身来,找了些树叶和藤条束在身上。然后,他来到泉水边照了照。水中映出一个野蛮人。他不禁哑然失笑。他又四处转了转,发现一条小道,通向外边,便沿着它走了出去。
山道并不太长。很快,他就走出了山谷,面前是一条筑实的土路。这路在崇山峻岭中盘旋曲折,十分宽阔,足以并行四辆汽车。
他刚走上这条土路,就听见后面似乎有嘈杂的人声传来。
“不好!有人来了。”他想到自己树叶遮身的窘境,马上躲进了路边的一丛灌木。
不多时,土路上闹哄哄来了一大帮人。这些人面黄肌瘦,风尘仆仆,衣衫破烂而怪异。他们肩抗手挑,扶老挟幼,一路迤逦而来。
只听一个担着扁担的壮汉说道:“赵五,还有多远啊!”
边上一个瘦小的男子接口道:“快了!快了!凤翔就在前边。”
这时,一个六十多岁的白发老妇叹息道:
“唉,连年战乱,连吃的都没有,害的我们背井离乡啊!”
“大娘,不要紧!等到了成都,我们就可以喘口气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书生劝道。
“成都?成都就有饭吃了吗?”那担着扁担的壮汉问道。
“应该比这儿要好的多了!”那书生说道,“听说蜀中没有兵灾,治理尚算不错。蜀帝孟旭,虽然胸无大志,却地属富饶。去那里,总比饿死在家乡要好的多。”
那群人立刻议论纷纷,精神大振,走起路来也仿佛轻快了许多。
刘羽轩躲在灌木丛中,听得真切。他差点儿没有晕倒,心想:“什么?这是哪儿呀?我怎么到四川这里来了?我应该是在北美洲的呀!”
他的思维正在混乱,忽见北面尘头大起,冲来一彪骑兵。为首的军官,马刀一立,骑兵立刻两翼突进,将这些百姓围在中间。
“汉王有令!凤翔守将反入蜀中。官道封锁,任何人都不得行进。百姓人等一律迁入潼关以西,种植军粮。你们快快依令而行吧!”
那群百姓马上怨言四起。那担着扁担的汉子当即骂道:“这位军爷!我们都是普通庄稼人。你看,这一路上行来,哪里有一处太平田地,可让我们栖身的?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来的种子种植军粮呢?”
他这一叫,百姓们吵嚷得更凶了。一时间,叫骂声不绝于耳。
那军官拨转马头,冲着后面的士兵一使眼色。那些士兵都把钢刀举起来,一声呼喝,血光四起,竟当即开始杀戮。
刘羽轩闭着眼,抱着头,躲在灌木丛中,心想:“幻觉,全是幻觉!”
哭喊声不住传入耳中。他微微睁开眼睛,看见地上满是崩流的鲜血和横倒的尸首,心中颇为不忍。
这时,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忽然向他藏身的灌木丛冲来。一个凶神恶煞的士兵狞笑着纵马追了上去。他不直接去砍他,而是抢到他的前方,堵住去路,然后举刀砍去。不料,那孩子十分机灵,居然躲开这一刀,冲进了灌木丛。士兵恼羞成怒,抡起钢刀向着灌木丛狠砍下去。
一道白光飞起,那士兵非但没能把孩子和灌木丛劈成两半,反而自己连人带马成了两截。
刘羽轩纵身跃出灌木丛。他朗声大叫:“住手!人命关天,你们是哪里来的军队,为什么滥杀无辜?不知道有国际法吗?”
那骑兵军官,横肉一颤,骂道:“哪里来的小兔崽子,老子们的事要你来管?”
他一边骂,一边举刀乱砍,顿时又劈倒了一对夫妻。鲜血冒得两尺多高。刘羽轩愤怒已极,右臂上举,匹练斩白光闪过,那骑兵军官立刻被拦腰劈断。众骑兵一愣。随即杀性大起。数十人蜂拥而至,都向刘羽轩冲来。刘羽轩奋起匹练斩,所到之处,衣甲平过,竟如砍瓜切菜一般,登时砍翻十几个。余下的骑兵,哪里见过这等威力的杀法,一声呼喊,都远远退了开去。
“恩人,恩人哪!”一众百姓跪倒在地,涕泪横流。
刘羽轩双手连摇:“不??????不??????你们起来吧!”他红着脸道,“我只是看你们太可怜了。这个??????这个??????没什么的。”
他想了想,问道:“我迷了路,经过这里,我想问一下,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通往蜀中的官道。我们想到蜀中去,那里没有受到大的战乱,可以好好过日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