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国崛起》震动中国!(2 / 5)
是一般的画家不能掌握的核心技能。不过,马荣成入行多年,该掌握的核心技能,他都掌握了。
有了这些合格的人手,马荣成可以自己当主笔,画好分镜图,以及一些重要的部分,其他的插画,都是可以让助手去画。
港漫一期一般是有40-60话之间,每话一般有3副至8副漫画。
港漫的风格一般的比较细腻、写实,在画工方而,比日漫更精致。
当然了,在技术层次来说,港漫虽然画师的绘画底人均水准超过日本的同行。遗憾的是,港漫的表达故事的手,也就是画风,往往没有日本漫画家那样成熟。
日漫往往是通过人物对话,推动剧情。
而港漫,则不免有一些连环画风格的残余,需要一些旁白来解释剧情,这样使得读者的代入感远远不如日漫。
马荣成带着30名从国内招聘的画家,来到了天下出版公司。
三十多人闹哄哄的,让张少杰有点诧异。
张少杰笑道:“怎么招了这么多人?”
马荣成道:“还不是狐假虎威,仗着你的威风呢!”
张少杰诧异之极道:“何解?”
“少杰,你可不知道!在内地的官场,至少是广州的官场,你可是赫赫有名!那些内地的官员,都是你的《大国崛起》忠实读者!甚至,广州那边的党报上,经常看到一些关于《大国崛起》的读后感,学习心得的文章!”马荣成笑道,“他们说你是香港年轻一代,第一大思想家、历史学家呢!”
张少杰顿时呆了:“靠,不会吧!《大国崛起》还没有在内地出版!他们从什么地方读到了《大国崛起》?”
“广州市政府,订阅了5000份的《明报》!每天要将3000份《明报》寄给全国的其他省份,而广州市保留2000分。当然了,《明报》在内地来说,只能是高级官员,内部学习资料,禁止对外非印刷、销售!”马荣成解释……“因为这些《明报》数量有限。那些官员、知识分子,要看《大国崛起》必须是自己带着纸张、笔,去抄写一遍的!光是广州,就有起过一万名官员、党员、教授,抄写、学习了《大国崛起》呢!”
张少杰一面窃喜,一面蛋疼的说道:“靠!我的版税收入啊。如果正式出版,那么一元钱一本”10%版税来计算,卖100万本,也是10万人民币的稿费呀……
马荣成见状,好笑道:“据说,内地已经有多家出版社,有意出版。不过,等中宣部、文化部等等部门的批准,很快就有内地出版社,前来香港洽谈出版呢!”
张尖杰不免流露期待之意,相比香港、台湾巴掌大地方出版,谁都期盼能够在内地市场这块更大舞台获得成。
这时候,中国国内最流行的就是……读!刀年中国恢复高考之后,全国陷入了一场对于知识的崇拜和渴望!
各种和图相关的东西,在市场上都是抢手货!
店里面,无论是诗歌、哲学,还是小说、科技籍,都拥有大量的读者购买。这今年代的一些读者,每个月收入几十块钱,20块钱就可以吃饭、穿衣。很多的青年人,每月只有几块钱的积蓄,但是很多青年人宁可吃的差一点,也积攒一些余钱去买看!
在改革开放初年,一本卖几百万册,根本是不稀奇的!
等到了后来物质上越繁荣、浮华,中国的人均阅读量反而变少了。到21世纪初,分析数据显示,以色列人均一年阅读64本,俄国人年均阅读量为55本,美国人年均阅读50本图,中国人均每年读仅仅有5本。
人势阅读图的数量过低,使得中国虽然生产力发展上去了,但是创造力却是相对滞后了。
张少杰赶在一个好的年代,这今年代是激情如火、百废待兴的大建设时代,也是中国人最热衷阅读的时代!
156章 邓首长的欣赏
在马荣成的回归之后,天下出版社正式步入正轨须知,在后来80年代台湾著名的p游戏公司“大宇资讯”“创立的时候仅仅有3名员工、100万新台币的注册资本,换算成港币,仅仅有25万港币!
漫画、游戏等等之类的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并不是比拼谁更有钱有势,而是比拼才华的!
少量优秀的人才,就可以将一家默默无名的小公司,迅速发展成为行业内,第一流的大企业!
琼瑶凭着她的小说,可以支撑起一家电影公司。黄玉郎凭着他画笔,便可以独占香港漫画市场的大半份额。
张少杰相信马荣成并不逊色于黄玉郎!30名画家被安顿之后。每天,马荣成给这些拥有一定美术底的画家们,补习漫画的基本常识。除此之外,马荣成还在画好分镜头,锻炼这些人充当他的助手,根据马荣成的要求,有人画背景,有人画人物,最后马荣成给漫画上色
这今年代,日本的漫画大多数都是黑白漫画。
港漫的主流最初也是黑白漫画,但是为了抵挡强势的日本漫画。港漫只能采用彩色漫画,与日本漫画之间形成差